■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生态文明已逐渐成为全社会共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如何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让创新创业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
6月27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创新创业引领生态文明”主题论坛在贵阳举行。论坛由科技部和贵州省政府主办、贵州省科技厅承办。论坛主席由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贵州省副省长何力共同担任,结合生态文明大趋势下对科技创新提出的新要求,他们与来自各级科技管理部门、企业、科研机构的嘉宾,围绕科技创新创业者行动及政策、科技管理改革及具体政策、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优先领域等议题展开了对话和讨论。
生态文明是创新创业的动力与源泉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生态文明也遇到了严峻挑战。既要发展,又要守住生态文明的底线,就一定要创新发展方式。
张来武指出,人们以生态文明为目标生发出的众多需求,正是创新创业的动力与源泉。生态文明建设首先遇到的是生态环境问题带来的一系列的挑战,能将挑战变为机遇并能把握这个机遇的,一定是创客、是创新创业者,他们有新思维、新技术、新举措,能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
生态文明是不是越原始越好?
张来武认为不是。在少有人活动情况下,原生态环境保持完好,后来由于工业化的发展,生态受到挑战。贵州正是因此在转型发展中显示出了较为突出的后发优势,但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
比如贵州要发展有机、无公害山地生态农业,支撑“有机”的是先进的生物技术。而现阶段的农民或农民身边的企业家们对现代生物技术知之甚少,这就是挑战。必须要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要培养千千万万的职业农民,要引领农业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有机、无公害山地生态农业发展目标。“贵州一万多名科技特派员,是职业农民的先锋队,通过他们的创新创业,运用现代企业标准、安全标准、生态标准,带动广大农民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贵州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希望所在。”张来武说。
创新创业者要学会开源分享协作
资金紧缺,是创客和许多企业在创新创业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
张来武指出,政府力推公平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主张无论国企民企,在创新创业面前一律平等。创新是极其复杂的博弈过程,有的专家,科研是行家里手,但做产业、做市场就有所不足,缺少与金融结合的能力,缺少创客的能力。
张来武提出,当成果产业化、企业创新发展遇到资金紧缺问题时,一是要开源,要把目光放到全世界去找寻资金源;二是要学会跟别人分享成果,成果与资金互利结合才能双赢;三是加强协作,任何一个企业,只有开放协作,才能做大做强。
何力介绍,贵州在这方面作了多种探索,企业可以用专利权质押贷款,有的企业贷款额已经达1000多万元。科技与金融融合方面,贵州一是建立了一个资金池,政府为企业向银行提供担保;二是建立科技保险,政府与保险公司联手为企业科技投入风险买单;三是建立了20亿的产业基金,让企业用技术、成果去吸引社会融资,政府产业基金跟进,增加社会投资对其信任度。去年,已给4家企业投入了约7000多万,最少的食品安全云投了2000万;四是鼓励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
贵州省科技厅长陈坚说,科技厅作为科技创新的主管部门,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进行简政放权、管理优化、强化服务。首先是对科技项目管理进行简化,力推后补助方式支持科技创新,尝试把部分项目由原来的评审改为不评审,按照指标权重来进行排比,给创新型的机构和企业以资助。尤其在培育领军型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种子型企业时,率先全面采用了简化的方式进行。另外,贵州还率先发放创新券,主要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成果转化。创新券通过合同先发给企业,企业支付给高校和科研机构,最后由科技主管部门兑付。贵州的创新券最小面值5000元,最高50万,今年计划发放4000万元。
生态与发展并举 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何力说,贵州这几年努力践行的创新创业引领生态文明的初步成效证明,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生态与发展能够同时并举。
在过去的四年中,贵州的经济总量翻了一番,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二五”目标。其中,增量、增速等一些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名列全国前列。
经济快速发展中,贵州山在变绿、水在变清、环境在变美、民生在改善。目前,全省44条主要河流的水质达标率在85%以上;2014年全省空气优良率在85%以上;四年间贵州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从40%增加到49%,正向着60%的目标冲击。
“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两者兼得,主要得益于贵州省委省政府这几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创业对生态文明的引领支撑作用,首先从顶层设计进行谋划和实践,努力探索走一条不依赖能矿资源发展的路。”何力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转型发展的五大新兴产业,通过创新引领和大力扶持培育,这些新兴产业正在成为贵州经济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