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12日 星期五
为这样的“高考加分”击节叫好!
□ 段梅红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今年,北京市高考加分的分值“瘦身”了: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以及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含获得以北京市政府名义制发的见义勇为行为确认证书)等全国性加分项目均被取消,考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或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高考加分政策本来是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但由于加分制度的设计不够严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上运作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使得高考加分政策在不少地方已严重异化,甚至成为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的工具。去年,辽宁本溪市就爆出87名体优生加分涉嫌造假的新闻。这些体优生虽是“国家二级运动员”,但许多人的百米成绩却还不如小学生。

    近年来,包括奥赛、体优这样的高考加分一直饱受诟病,取消高考加分的呼声也一直不绝。但在湖北省有一项已经推行了数年的高考加分政策却受到了公众的普遍认同。到目前为止,已有两万多名学生受惠于此项政策,且实施以来从未发生过一起质疑或投诉。这项加分政策就是:为农村独生女高考加10分!

    笔者以为,该为这样的高考加分击节叫好!

    首先,这种加分是提升正能量的体现。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国策,自1982年确立之后,40多年来我国少生了4亿多人,缓解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人民的生活和发展状况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也创造了较长一段的“人口红利期”,为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动力。在这一巨大成就中,那些响应和践行国家号召计划生育的人功不可没,尤其是农村中计划生育的人们做出了巨大贡献,理应受到褒奖。

    其次,计划生育是农村开展起来最困难的工作,只要独生女儿的人更为可佩。

    我国是农业大国,虽然现在农村经济状况较过去发达了,但重男轻女现象依然非常严重,必须生个男孩几乎在每个家庭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没有男孩的家庭被称为“绝户”,没有男孩顶门立户的家庭在村里抬不起头来,在人前没有话语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仍被很多人奉为金科玉律。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生育人口的数量有了限制,这使得生男孩的欲望更加强烈,加上B超这样的现代科技检测设备和手段,造成了中国当今男女性别比偏高。正常的性别比应为103—107∶100。1982年,我国人口性别比为107.2,之后人口性别比一直飙升,至2004年达到121.2。虽然从2009年开始下降,但速度非常缓慢,到2013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仍高达117.6,居世界之首。

    持续了30多年的出生性别比的偏高,使我国累计多出生了2400万—3400万的男孩,这样导致的先天性的、原发性的性别结构的失衡,必然会影响到未来整个中国人口的婚配和就业方面的性别结构。

    解决性别比的问题,需要标本兼治,但关键是要促进社会性别平等,为农村独生女高考加分无疑是一项有理、有力、有效的措施。通过这样一个政策,2万多名农村独生女因此改变了他们人生的命运,改变了他们家庭的命运,也改变了周边对重男轻女认识的基本态度。

    第三,女孩是要成为母亲的,而母亲的含义是“影响”,这一点至关重要。

    许多农村女孩子的人生往往都是一条轨迹,结婚生孩子,重复自己母亲的生活。而当他们成为母亲之后,缺少文化和人生视野,不可避免地把同样的人生再给子女演绎一遍。而10分的加分就可能从此改变他们的人生和命运,从此他们的人生将开启新的世界。

    许多学有所成、事业辉煌,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在回忆他们人生的成长之路时都会谈及母亲对他们的影响,甚至有人说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个涵养、学识、修养和德行都很好的母亲:章兰娟对学习的勤勉和对国家的情感深深影响了钱学森的人生选择,蒋胜眉对女儿的充分尊重成就了丁玲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何香凝的顽强与坚定铸就了廖承志刚正不阿的凛然正义。这样的母亲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未来,也影响着国家的未来。正如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所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

    所以,不管奥赛、体优这样的加分是否会在各地实行或取消,为农村独生女高考加分的政策都应该得到充分的鼓励和支持!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