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有约
文·史卫燕 谭 剑
发白的头发、纽扣扣得紧紧的衬衫,还有随身携带的文件袋,当69岁的王国祥坐在记者面前饱含深情地谈起湘江保护时,他更像是一位全心全意守护伴侣的爱人。
他与湘江的情缘已有11个年头。2004年,王国祥作为湘潭市人大代表参加市人大会议,听闻湘江重金属超标的问题。“我心中一沉,湘江是我们的饮用水源,这可怎么得了。我原来做农业工作,知道水的重要性,从那时起就开始关注湘江。”王国祥说。
事实上,湘江不仅是湘潭的饮用水源地,她还是湖南的“母亲河”,养育着沿岸4000多万人。
为了保护湘江,王国祥联合王秀莲、汪孝仁两位湘潭市人大代表,奔赴长沙等地,自掏腰包请科研机构对湘江湘潭段的土壤、水质、农产品、水产品等进行全面检查。手拿证据多次呼吁后,问题逐步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并着手解决。
“通过这件事情,我深切地感觉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甚至政府的力量也是有限的,‘母亲河’的保护需要多一些眼睛,需要全社会的力量。”王国祥说,他的想法得到湘潭市20多位人大代表的支持,湘潭环保协会在2007年成立了,湘江流域有了第一个环境保护民间组织。
机构刚成立时捉襟见肘,协会成员想办法凑了4000元,购买了一条冲锋舟,对湘江湘潭段的所有排污口进行GPS定位,再将70多位志愿者分成小组,24小时分兵把守。
一开始,许多企业对环保志愿者避而远之,态度傲慢。湘潭市一家大型工业企业污染严重,但是仗着自己实力雄厚,对政府部门管理、志愿者投诉、媒体曝光都置之不理。在当地评选优秀企业家时,环保志愿者以自己的调查为基础实名举报企业污染“五宗罪”,对其资格进行质疑,最后该企业负责人不得不低头,承诺改善企业环境问题。
2013年,以其为湘江保护作出的特殊贡献,“湘江守望者”群体获得司法部颁发的“年度法治人物”称号。
除了队伍的不断壮大,环保志愿者在不断的历练中,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上也日趋成熟。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环境保护注入点滴力量,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引发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湘江守望者”“湖南候鸟守护者行动网络”“湖南重金属污染防治调查”“零蛇行动”“垃圾减量行动”“护豚行动”等公益项目刮起阵阵“环保旋风”。“此外,许多志愿者从原来的‘愤青’状态进入了理性、建设性的状态,学会用法治的方法进行有效监督,维护环境健康。”环保组织“绿色潇湘”研究总监孙成告诉记者。
在湖南,环保志愿者成为政府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座上宾,社会力量与政府力量、企业力量的良性互动成为湘江保护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5年年初,湖南省环保厅、湖南省人大环资委先后邀请省内环保组织进行座谈,认真听取民间组织对环保工作的建议,许多问题甚至当场要求相关部门解决。“湖南环保公益组织的发展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成为推动湖南环保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湖南省环保厅厅长刘尧臣表示,环保组织和环保部门是一家人,目标都是关注并推动环保工作。
湖南省环保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何建军说,“做环保的目的不是让自己成为传奇,而是通过越来越多人的加入,共同保护我们的绿水青山。”(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