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5月1日电 (记者张克 通讯员沈基飞 刘征云)在人类首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100周年、《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正式生效18周年之际,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承办的全国防化医学高峰论坛4月30日在京闭幕。论坛围绕“世界化学武器使用百年暨防化医学研究历史回顾与展望”“《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签署后国际军控履约现状及发展趋势”“日本遗弃化学武器概况”等议题进行交流研讨,对未来发展形势进行分析谋划,建言献策。
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我国防化领域一穷二白的困境,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以汤腾汉、周金黄、周廷冲、宋鸿锵、张其楷、孙曼霁、秦伯益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白手起家,针对6类14种化学战剂,为我国建立完备的防化医学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尤其是,他们针对沙林、梭曼、塔崩和VX等神经性毒剂的主要靶标蛋白质,在全国范围内收集1万多个化合物,并设计合成了数以千计的新结构化合物。限于当时技术条件,科研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参加试服、试注、试用的志愿者累计达到3000多人次,最终发现了一批全新结构、全新机制的特效抗毒化合物并组成复方,可抵抗沙林几倍致死剂量的攻击,迄今仍属国际领先水平。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发的这类抗神经性毒剂药物,1985年作为“战时特种武器伤害医学防护”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首届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学敏说,此类药物是我国药物发展史上结构全新药物研发的成功典范,无数科学家为此奉献了一生。中国首位退休院士秦伯益说,老一辈科学家为我国国防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但为了国家安宁,他们都希望这些“神药”永远束之高阁,永无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