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还是一名年轻小伙子的吉·马克·马里奥,刚加入意大利菲亚特研发中心,对工作充满热情。现在,作为“外专千人计划”引进的外国专家,专注整车集成和底盘设计的他,希望能把当年的工作热情和多年累积的知识经验传递给广汽集团年轻的工程师们。
4月18日,在深圳召开的“外专千人计划”专家座谈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的十多位外国专家分享了他们在中国工作生活的经历和感受。2011年,中国政府启动实施“外专千人计划”项目,这是当前中国政府最高层次的外国专家引进计划。目前,共有四批共196名外国专家入选“外专千人计划”。
起初,吉·马克·马里奥也曾担心过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是否会成为在中国生活的障碍。“近5年,在中国的发展超出了我的期待。无论文化还是工作层面,我和中国同事都相处得很融洽。在大家通力合作下,广汽集团2010年推出了首款自主品牌汽车,2012年又推出了一款新车型,研发周期有效缩短”。
同样在汽车领域工作的詹姆斯·霍普也表示,语言沟通不是障碍。“我主要负责奇瑞车型的外观设计,我和本土设计师合作得非常好,我们用的是同样的语言,那就是设计的语言。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提升奇瑞汽车的竞争力,同时,吸引到更多的海外专业人才”。
从事风机叶片研发的彼得·格雷博对创新格外关注。在江苏远景能源工作的经历,使他对民营企业创新面临的困难有深切的体会。他认为,政府在鼓励创新时,如果能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将帮助民营企业做出更好的创新产品,同时还要加强对创新创业者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创新对推动未来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要把创新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原创性对于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特聘教授富江敏尚表示,潜心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在身边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是他来中国工作的初衷之一。他时常鼓励学生,要保持独立、辩证思考的能力,尽管存在抄袭等学术不端现象,但千万不要走这样的“捷径”。“对我的观点,也要用批判、辩证的思维去看,不要照抄。”
座谈会上,外国专家们还谈到了在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待解的难题。天津大学特聘教授金·凯西·鲍德里奇表示,对普通百姓或科研人员来说,都需要强大而且快速的网络系统,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借助网络,科学家能和同行进行非常顺畅的沟通。“一些学术类门户网站,我们希望能方便浏览,获得国际上的相关信息以推进研究,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语境中更加顺畅地工作”。
和家人较长时间两地分离是许多外国专家面临的现实问题。目前在华中科技大学任教的彼得·厄里斯·克勒登表示,尽管他的妻子也觉得在中国生活非常好,但因为要照顾92岁的老父亲,她不能长期待在中国,每4个月就要回去一趟。“一些外国专家也有类似的顾虑,不愿意长时间和家人分离,如果只需1年在中国工作2到4个月,可能会吸引到更多的外国专家”。
按照“外专千人计划”长期项目要求,申报人引进后应至少来华工作3年,每年不少于9个月。短期项目则要求申报人引进后在国内连续工作3年以上,每年不少于2个月。
(科技日报北京4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