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21日 星期二
加班并非“烦恼丝”,过劳才须“斩立决”
文·许 锋

    4月15日,一则《盘点中国十大加班行业,你中枪了没?》的“微调查”,让我们得知了加班“重灾区”——广告、程序员、公关、记者、老师、销售、电商、银行、餐饮、的哥。其实,不看这个调查,我们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人在职场,难免加班。这则调查也表明,不加班的网友不到三成。前些日子,36岁的清华大学计算机硕士、IT从业者张斌经常连续加班,为了什么?公司的业绩,自己的成长。只是,他长期加班超出了体能极限,并最终酿成在马桶上猝死的悲剧。他能不能不加班?不能,因为他也要发展并证明自己的价值。他能不能少加班,能,因为领导断然不会把他关在房子里,令其足不出户挑灯夜战,并时刻监控他的行为。他起先是在一种累并快乐着的IT企业文化感召下自觉地加班,但是,由于没有把握住自己的体能极限而牺牲在他所热爱的事业上,这一悲剧的形成不能完全归罪于企业不讲人情。

    最近看了几本IT界风云人物的传记或类似读物,刘积仁、马云、马化腾、张朝阳……这些IT大佬能在短时间内创造企业帝国神话,除了敏锐的目光,卓越的领导力,其余的差不多都是勤奋,都在累并快乐着之中过活,竞争异常激烈的IT行业宛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但是,加班与过劳并无因果关系。张斌牺牲于过劳,而非加班。任何公司都不想把员工累死,如果员工想打个盹,想合情合理地睡一觉,他只需要把手机关掉,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如果IT企业的信条是“要么加班要么辞职”,那你不必贪恋那个岗位,因为它首先不尊重你;如果投身IT创业浪潮就一定要死,那你也不必贪恋这个行业,因为它不尊重生命的价值;如果这个行业的领导者只让马儿跑,而不让马儿吃草,你大可与他对簿公堂,如数家珍地痛陈他的不仁不义。

    这样讲,可能会被人理解为站着说话不腰疼——每一个从业者都是弱势的个体,睡饱之后,他们可能会面临责难、下岗、卷铺盖走人等种种不利局面。但是,与生命比较起来,这不算什么,况且,企业的领导者并非都是黄世仁,面对有本事、敬业、勤勉的员工的倦容和体能危机,他们一定会下逐客令?未必。很多刚参加工作者,由于年轻,认为身体这个本钱禁得起消耗而忽视了对它的呵护;由于过早地买了房子贷了款,经济压力较大,想凭业绩多挣点提成;由于消费观念前卫,寅吃卯粮,透支过多,不努力工作不足以应付亏空……这样来看还是一个自我调节和心态的问题。

    加班并非烦恼丝,不加班的员工也有好员工,好员工不一定都加班,加班的也不一定都是好员工,基于爱岗、敬业、奉献的加班,无论在何时何地何单位,都属于员工优秀的品质,关键是,在体现这种优秀品质的同时,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或者生命,仿照周星驰的话说,曾经有一份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放在我面前,我过于珍惜,等我失去“老本儿”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当然,对于那些类似黄世仁的企业主,靠盘剥或榨取员工“剩余价值”而大发其财,劳动监察部门与工会组织显然不该袖手旁观,他们应该有足够的底气为劳动者代言,争取权益,乃至用法律手段为劳动者维权,将过劳“斩立决”。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