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大忙时节,别人家都大包小裹地往家买化肥,农民邵德仁却一车车往自家地里拉牛粪,“咱家就要开网店了,卖出去的小米、高粱都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让‘亲’们放心消费。”
46岁的邵德仁是吉林省通榆县团结乡幸福村的种粮大户,家里种了40多公顷农田,因为土地属沙壤地易干旱,田地里多数种上了谷子、高粱、绿豆等杂粮。“从2013年开始,我就寻思着改善一下杂粮的口味,试验有机种植方式,不使用化肥,也不打除草剂等农药,使用农家肥,吃过咱家粮食的人都说好吃。”
邵德仁每年要收获2万多斤谷子、4万斤玉米、几千斤高粱,还有部分杂豆。前几年在周围几个乡镇销售,或者卖给常来收购的“老客”。“按照有机方式种植,咱们粮食单产要比普通种植的减产三到五成,但粮食价格却还是随大流,卖不上好价钱,让人心里直憋气。”
2013年通榆县实施了“农产品原产地直供计划”,借助互联网载体,推出了代表通榆优质农产品的系列产品。并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农村淘宝战略合作协议,50个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逐渐在各个村子里扎根。
邵德仁看到网络上卖农产品的潜在价值。于是往返于政务大厅、工商局、食药监局等部门跑认证。“工作人员说农民给自己家农产品申请‘QS’认证非常少见,我心里有底,再严格的检测咱都不怕。”
经过多轮检测和申请,邵德仁的“QS”认证拿到手,并委托一家网络运行商代理运营,家里也购置了磨米机、包装机,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为自己家的农产品申请了“希地”商标,“就是希望的土地的意思。我在包装盒上印上了照片,一个是牛圈的照片,一个是挖掘机装牛粪的照片,再就是农田里撒牛粪的照片,就是告诉买家,咱这里货真价实,不骗人。”
今年邵德仁又在附近的牧民那里承包了几个圈牛粪,大概有100多吨,还与5户村民成立了“德仁金谷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达到78公顷。“大家都按照我的种植方式,咱们自产自销,就算产品卖脱销了,也坚决不到外边收购糊弄消费者。”(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