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15日 星期三
杨东文:辽宁“劝捐第一人”
王 莹

    ■周三有约 

    “年满18周岁,没有法定传染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就可以就近到户口所在地的红十字会去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如果你在沈阳,我们也可以上门登记……”采访过程中,杨东文的电话响起,他耐心地向咨询者介绍器官捐献的条件和报名方式。

    初中学历,职业是一名保安,在器官捐献这个对很多人而言稍显陌生甚至有所抵触的领域,45岁的杨东文已经坚守了11年。

    与红十字会结缘始于2001年,辽宁红十字会号召市民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杨东文所在的中老年自行车队就申报成立了“红十字会自行车宣传队”,在骑行健身的同时,宣传捐髓救人知识。2004年,了解到器官捐献缺口,杨东文发起成立了辽宁省自愿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俱乐部,成为国内最早宣传捐遗的志愿者俱乐部。

    工作初期,他数不清面临过多少冷嘲热讽、白眼甚至辱骂,有在病床前家属坚决反对,最终反悔的;有根据捐献者电话上门登记却吃到闭门羹的;还有人在QQ、微博上进行辱骂……但杨东文从未放弃,他坚信自己工作的意义。为了不错失任何一个电话,他24小时开机;在家里、单位和红十字会,他准备了3个背包,里面有各种材料、表格,以便接到捐献者电话可以随时出发……

    “像他一样选择帮助别人,让生命延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2014年5月,义工吴绍新的捐赠遗体告别仪式上,杨东文说。每当有捐献者去世后,他都尽可能在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帮逝者擦身、穿衣,主持葬礼,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的慰藉。

    他积极帮捐献者申请政策,促成了辽宁省第一座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广场建设,以及沈阳市《关于免除人体器官捐献者部分殡葬服务费》文件的出台。

    志愿服务10年,杨东文坦言最对不起家人。他节假日大多在外面做宣传,一年陪妻子逛不上一回街。他收入微薄,却为志愿服务前后花费3万余元,一家三口至今还住在房龄30多年的不到40平方米的房子里。

    在杨东文和省红十字会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辽宁报名参加人体器官捐献的志愿者人数已经超过2000人,实现捐献遗体300多人,有60多人因角膜移植手术而重获光明,40余人因器官移植获得新生。

    让杨东文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眼角膜捐献、器官捐献。“当代雷锋”郭明义及多名辽宁省、市道德模范也加入志愿者队伍,以他们的感召力影响着更多人。

    “挑战世俗,把有用的器官留给需要的人,让生命结束得更有意义。只要这份工作还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干下去。”杨东文说。(新华社)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