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福建消防官兵在古雷PX事故现场扑救。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
本报记者 谢开飞
4月6日19时左右,位于福建漳州的古雷PX项目发生爆炸,引发三个储罐爆裂燃烧。7日16时40分,最后一个着火罐被扑灭,但19时40分,由于大风导致610号罐复燃。截至发稿前,610储罐已暂时看不见明火。为保障安全,严防死守,消防人员每隔20分钟进行一次泡沫灭火剂覆盖,将一直持续到凌晨。
震惊之余,这也让原本存在的“PX困局”,更加突显起来。PX项目再次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中国是全球第一PX消费国,但目前国内有40%的PX材料依靠进口,较国产材料价格高出六七倍。”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副所长兰国政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与我国PX项目处处受阻不同,美日韩等国都有大量布局PX生产线,目标瞄准的正是我国巨大的市场。
兰国政认为,十年来,我国PX自给率从近九成跌至六成;从世界PX产业供需情况看,中国缺口最大。主要原因之一便是,PX事件引发的诸多争议,使政府和企业决策更加慎重,放弃或缓建PX项目,却拉动了国外PX项目的发展,让他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价格主动权。
“PX是个不可替代的工业品,与吃穿住行的关联都相当密切。一旦未来新增产量持续下降,将出现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十几亿人国计民生的需要。”兰国政说。
事实上,漳州PX曾经是众多地方学习的“一个标杆”,在项目信息公开、发动公众广泛参与等方面还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典型案例”。
这个在2007年曾遭厦门市民抵制的PX项目,于次年5月迁址漳州古雷半岛。当时,漳州市政府采取了公众广泛参与环评、石化专家作报告、干部进村入户、包机实地考察国内外石化项目等办法正面宣传PX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成为“十一五”期间决策的唯一一个基本建成且看到投产希望的PX项目。
当厦门PX迁建、大连PX搬迁风波、宁波PX扩产项目终止、茂名PX项目遭遇抵制时,“漳州经验”被视作一剂可能疗治“一闹就停”困局的药方。中央有关部委为此还下文,要求漳州介绍PX项目落地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启示,一时吸引来自台州、南通等地的众多取经者。
都说聪明人不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但是这个重大化工项目、典型案例却相继发生爆炸事故,原因何在?
福州大学化工学院原系主任王良恩教授,今年已77岁高龄,从事PX行业工作已有40多年,当他听到这一消息时的第一反应是“这怎么可能”。
“规章制度不单单是挂在墙上,更关键的是要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王良恩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他曾多次随团进入各类化工厂调研,强调最多的便是,企业中自第一把手至每位一线员工都要非常重视安全生产问题。
王良恩说,除了要制订各种具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安全措施与制度外,还要在生产中具有科学、先进、合理的操作规程,并要求一线操作工人严格执行;企业安全部门立足生产第一线进行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研究员吴立新,曾在美国、加拿大等多所高校从事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他在对比中西工业文化差异后说,“中国工业化进程至今只有短短几十年,不论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质量监管还是安全监管上,还缺乏严格的流程意识和标准意识。其实只要在每一个细节上严格按照流程和标准执行,很多事故几乎都可以避免。
“另外,我们的法律震摄力还不够。”他举例说,国内一家PX厂家因涉嫌环境违法,被环保部叫停项目建设并罚款20万元。对于动辄上百亿的企业,如此惩罚力度实在难以起到应有的震摄效果。
“显而易见,漳州PX不是项目的问题,也不是技术的问题。公众的担忧可能还在于,我们的企业管理和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安全环保监管需要加强。”兰国政建议,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应当引入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安全环保监管,代替运动式的安全大检查,这样才能真正查出安全漏洞,控制风险。同时,要鼓励所在地居民参与监督工厂的运行,尤其是在安全、环保上,让企业在各种有效监督下进行生产。
兰国政说,漳州PX事件教训十分惨痛,希望有关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构建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公众等多方共同治理模式,从规划、建设到投产、运行全链条地加强对企业进行监督、切实保护公众公共利益,才是有效破解PX困局之道。
(科技日报福州4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