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社会创新创造的‘乘法’”的话音未落,中外乳业的“创新乘法”已经做了起来。3月26日,在荷兰首相马克·吕特的见证下,中国乳业龙头企业伊利集团与欧洲生命科学领域顶尖学府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于深圳就“食品安全早期预警系统”和“母乳数据库”达成了合作协议。
这看似是中欧乳业两大顶尖创新机构之间的合作,却透露出中国乳业全球化创新的重要趋势——整合全球的优势创新资源。践行和引领该创新趋势的正是伊利。在很多乳业专家看来,伊利通过整合全球优势创新资源,其创新成效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乘法,这将对中国乳业的创新路径产生重要的示范效应。
整合与创新:全球乳业发展趋势
创新从未远离过乳业这个古老的行业,从UHT灭菌技术的发明,到乳糖水解技术的诞生,一项项创新把牛奶和乳制品变成我们口中的美食。而如今,在乳业谈起创新时,往往要在前面加个定语“全球化”。
在欧洲,为协调全球乳业的科研协作,各国乳业协会联合成立了欧洲奶牛创新合作组织ECIP,整合多方资源,开展跨国合作,并已经开展了200多个科研项目。
在大洋洲,新西兰创建于1927年的新西兰乳业研究所通过一大批乳业研究项目,与国际进行合作和交流,为新西兰乳业提供创新研究和生产技能培训。
面对乳业创新趋势,中国乳业领导者伊利也在这场全球合作中发出了“中国好声音”。3月18日,在全球乳业论坛上,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给出了全球乳业创新的“中国答案”。潘刚提出,全球乳业新格局的三个特征是“全球乳业互联互通、中国乳业地位凸显、科技创新改变乳业未来”,这无疑指出中国乳业参与全球创新的“总纲”——融合全球创新智慧和资源,用创新驱动打造中国乳业未来。
为此,近年来,伊利紧紧围绕国际乳业研发的重点领域,整合海内外研发资源,从全球视角布设一张涵盖全球领先的研发创新机构的全球创新网络,并通过一系列重大行业创新项目,深化彼此合作关系,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了中国乳业创新的领军者和风向标,不断释放对全球乳业创新的强大推动力。此次伊利携手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就全球乳业的重要课题开展深度合作,标志着伊利全球创新网络布局初显,进入深度激发伊利全球创新活力的新阶段。
反式创新: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指向
正如荷兰合作银行在全球乳业发展报告中所说,中国是全球乳业市场增长最快的板块。那么,伊利全球创新网络该如何体现自己在全球乳业中的坐标?在2014年3月的中荷经贸论坛上,潘刚代表中国乳企发表主题演讲,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式创新”概念。
潘刚说:“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全球化的进程已经推动双方同样开始打破自己惯常的思维方式,引入来自另一经济体的技术和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技术真正实现了双向流动,好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真正意义上产自全球,也走向全球。”
反式创新的全球研发战略思维让中国乳业站上全球制高点,参与世界乳业研发创新,并将成果反向回流中国。这带来了伊利在荷兰成立中国乳业规格最高的海外研发中心——伊利欧洲研发中心和南半球唯一的农业和食品专业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也带来了首款常温酸奶安慕希、真正的超高端奶粉托菲尔、第一款原装液态奶培兰等一系列由伊利整合全球优势创新资源开发出的重要成果,极大满足了中国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一位乳业专家表示:“作为中国乳业的领导者,伊利全球创新网络通过持续整合全球优势创新资源,用全球视野挖掘和开拓着乳业创新潜能,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需求,这将推动中国乳业创新的整体进步,并且对探索全球乳业创新的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张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