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21日 星期六
科技成果服务南京“后青奥时代”

    科技日报讯 (实习生陈佳佳 记者张晔)“车牌号是苏A9EA69,查查我这车早上的行车路线。”“好的,您的车在早上8点22分时出现在江东中路,运行轨迹显示您的车最后停在新城大厦前。”车主一个电话打到智慧南京中心,工作人员便可通过监控平台迅速地查找到车主ID、汽车行驶路径,并拍摄到某时段车主的完整图像。现场演示还没结束,这种睿智高效的“智能交通”系统就让现场专家刮目相看。

    3月11日,科技部组织专家对“南京青奥会支撑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项目进行验收,该项目自2011年开始筹备,共投资6.05亿元,其中科技部拨款5184万元。分为智能交通、智能安保、蓝天行动、气象服务等六个子课题,项目科研应用为2014年青奥会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并在“后青奥时代”延续优质服务,为南京市民和市政管理者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科技财富。

    智能交通系统基于“车辆物联网”“双基基站”等技术,涵盖了智能信号灯控制系统、公安“320”治安管理系统、环保限行系统等应用子系统,运用于环保和交通治安等方面。采用双基识别技术识别挡风玻璃前的加密电子标签,获取车辆射频、高清图像,动态视频信息,基站与后台系统的网络连接后,技术上实现对南京市主要道路全面掌控监管。一旦同一车牌在相邻时间段出现在相对较远的距离,就会被系统主动识别为“疑似套牌车”。课题负责人梁彪介绍,借助该系统在青奥会前发现了一千多辆套牌车,及时地消除了安全隐患。现在利用基站过车流水记录、车牌抓拍和电子标签的信息检索,筛选嫌疑车辆,协助案件侦破。

    南京市气象台负责的气象服务将青奥会期间的场馆天气实时监测,转变为市区街道的精细天气服务,此前110公里内的气象服务范围被缩小到了30公里以内。台长姜有山表示,第一期将会铺设350台气象信息展示屏,实时显示本地区温湿度、风向等信息,其中150台设在浦口区用于示范研究,之后将继续设点。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