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
本报记者 俞慧友 通讯员 李箐箐
3月20日,在贵州省毕节市“全国高性能混凝土新型建材发展论坛”上,中联重科“全球首套小时处理量500吨干法楼式高品质机制砂生产线+环保型搅拌楼”一亮相,便赢得众人“点赞”。
算好经济账,高科技实现“私人定制”
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机关党委书记丁军生告诉记者,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体量巨大,河沙资源日益匮乏。机制砂作为新型建材,前景无限。但在传统生产方式中,生产机制砂、商业混凝土、干混,均是独立的。普遍机制砂生产,也很粗放,污染环境较严重,诸多小作坊式生产出的产品质量较差。打造高水平制砂生产线,不仅是市场发展的需求,也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善举。
但高品质制砂,需要使用较昂贵的高端制砂设备,粗略算下来,同样生产每方砂成本可高出30%左右。可在市场竞争中,高品质砂相比普通砂成品却没有价格优势。因而,尽管高品质机制砂可充分提高混凝土质量和使用寿命,却无法受到生产商的普遍热捧。
如何既能提高机制砂品质,即环保还能激发生产商们的热情?中联重科混凝土生产“三位/两位一体”系统解决方案应运而生。他们将生产干混、商业混凝土、机制砂的三项产品或两项产品“有机集成”,成为了一种新型建材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这种模式,可根据客户需求及实地按情况“私人定制”,灵活组合、集约生产,最大化发挥系统协同效应,从而实现1+1>2的效果。
“用我们的设备,生产高品质机制砂,的确增加了生产成本;但这种机制砂制作成商业混凝土时,每方混凝土可节省水泥10%—30%;配套干混砂浆时,每吨干混砂浆可以节省烘干费用10元左右。算‘总账’时,高品质机制砂性价比就很好了。”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国际管理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郑波表示。
划不划算,毕节双山开发区磐石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道义有本账:“中联重科‘二位一体’成套系统设备生产线,处投入运营至今,已生产了12万立方米混凝土。相比外购高品质机制砂,生产成本节省了504万元。同时,在选用自制生产的高品质机制砂原材料后,生产线实际产能达300吨/小时,远超出设计产能250吨/小时。按单位时间增加产能50吨计算,每天可多生产1000吨,每吨有30元的利润。按此生产速度,8—10个月即可收回成本。另外,这种高品质机制砂石骨料综合性能高于天然砂,因此,生产的混凝土稳定性和耐久性更高,生产的干混砂浆品质也优于天然砂浆。”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子孟评价,“三位/二位一体”混凝土生产模式,代表着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全新商业模式的成功典范,是贴合工业4.0要求的智能化生产车间。
绿色+智能,可降低30%的综合使用成本
中联重科的“三位/二位一体”系统解决方案,可通过智能化控制技术,充分发挥系统内部协同能力。
从“质”上看,砂石级配连续,骨料空隙率低,砂石比例自动控制,生产出的混凝土密实度高;从“量”上看,可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高品质机制砂,实现以销定产的智能化原料控制,无需冗余的砂石库存。同时,PLC智能操控、ERP数据管理,操控简单,实现数字化作业和数字化管理,可节省大量人工成本。
“这种系统解决方案,是根据客户需求及实地情况‘私人定制’的全新经营模式。我们还根据客户个性化生产需求,提供了实验室服务、配方支持等。”郑波介绍。
智能化特色之外,绿色生产也是这一系统解决方案的高亮点。
贵州毕节生产站数据显示,使用中联重科高品质机制砂石,每方混凝土制造可节省水泥10%—30%,每吨干混砂浆可节省燃煤费用10元。按每年全国生产20亿方混凝土和6000万吨干混砂浆测算,至少每年可节约上亿吨水泥和84万吨燃煤。这意味着,若全国的商混站和干混站都采用这一解决方案,每年则可减少1亿吨二氧化碳、1300万吨粉尘、22万吨灰渣排放以及35亿吨的河砂开采。而1亿吨二氧化碳,约等于2.8万棵树一年可以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
“这种混凝土生产系统解决思维和方案,是真正的绿色可持续生产。它创新了建筑材料生产方式、延伸了传统商业经营的模式,非常符合当前发展高性能混凝土的迫切需求,有利推动混凝土行业转型升级,实现了混凝土产业的绿色发展。”贵州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协会会长倪文勇表示,“采用这套设备,生产商用混凝土,初步测算,可降低30%的综合使用成本”。
“这是我国混凝土建材生产方式的一次系统性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次战略性变革。但这种环保生产模式的推广普及还任重道远,需要大家深刻认识,更需要国家扶持,加强促进传统工艺转型升级、设备改造等相关政策的落实和监管。”倪文勇说。
(科技日报毕节3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