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政府工作报告》为“制造强国”制造了极具现代品质的行动纲领。
一段时间来,“一只马桶盖”引发的议论热潮,似乎难以退潮。这是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一篇文章所引爆的话题,从而使中国赴日本游客抢购马桶盖和电饭煲的新闻意外地成为热点,甚至引起公众对“世界工厂”为何做不好一个小小马桶盖的反思。而更让人意外的是,经过媒体求证确认,不少人跨海疯抢的马桶盖产自杭州,生产车间就在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内。原来这是“一只马桶盖的日本自由行”,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两会”期间,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在回答记者问时说:“抢马桶盖不能说明中国制造差,有些从外国抢购回来的马桶盖印着‘Made in China’。中国企业一方面不必妄自菲薄,一方面应在功能、材料、工艺、创意、价格等各个细节上‘苦练内功’,最终用户会用货币重新投票。”王志刚还说到一句非常形象的话:科技不仅要“顶天”——服务经济、社会和国防,还要“立地”——丰富和改善人民生活。
中国能制造出好东西,这是不言而喻的。苹果手机从中国的代工厂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销往世界各地。但“设计”不是我们的,“核心技术”不是我们的,最终所赚的“大钱”也不是我们的。我们有苹果,人家有咬了一口的苹果。人家在你的地盘上生产的同一品牌的“洋货”,内销外销,标准不一样,质量不一样,价钱也不一样。
而自主品牌的产品,质量更是参差不齐,有太多的粗放型产品。在政协经济界别的分组讨论上,提到创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委员说,“我前些天在西单买了个马桶盖儿,价钱也差不多,没用几天就不好使了。”他的“现身说法”,引来会场一片笑声,这真是“会意”的笑声呀。
“好制造”的背后是什么?
照我看,制造,就要追求好的品质,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高铁的“中国制造”就很不错,我多次乘坐高铁,深为感佩,这才是“中国速度”,所以我向来是高铁的坚定支持者。品质制造的两端,一端系着能工巧匠,一端系着艺术思维。有好的、杰出的技工,才能把好的设计变为好的现实;而好的工业设计,往往是具有艺术思维和人文品格的,它能把普通用品变成艺术品。制造的本质是创造。“制造强国”一定要变成“创造强国”才行。“山寨”是永远都不会有真正前途的,尽管它有点临时的“钱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