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健康中国”理念,使民生指标更加“接地气”。政协委员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认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打造健康中国,是政府对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的回应,也是最能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执政理念。
在讨论中,委员们认为,公立医院的改革是要更好地向公益性方向发展,只有牵住这个牛鼻子,把医院创收机制破解了,许多问题才会迎刃而解。也有委员认为:今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将全面推开,公立医院药品招标采购也将实施新办法,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做好顶层设计,迎难而上,让人民群众对医改成果有更多的获得感。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步伐的加快,委员们还建议要把医疗、健康服务、养老统筹规划布局,多措并举,构建健康中国。
打造“健康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不仅涉及医改,强化医疗服务,也涉及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医疗器械安全、养生保健、加强体育锻炼、精神指标诸多内容;只有协调联动,稳步推进,才能使“健康中国”理念变成现实。对于早日实现“健康中国”,群众寄予极大的期待,也确确实实值得群众期待。人民群众物质丰富了,生活改善了,住房宽敞了,出行方便了,心情变好了,自然对健康、对精神生活、对延长寿命,寄予更大期待。
在推进“健康中国”落实过程中,作为一项特殊的服务——医疗服务,不仅关系公众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也备受群众关注。怎样才能有更靠谱、标准更高的医疗服务呢?这是群众的期待。近日,国家卫计委公布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从2015年开始,至2017年,计划利用3年时间,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医疗服务水平有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
没有比“健康”更实际的获得感。有了“健康”,发展才有用,财富才有用,创新才有用,创业才有用,一切才会变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