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新经济增长点 图片来源:CFP |
全国两会进入第四天,关于“娃娃”的提案议案多了起来:核电知识从娃娃抓起,计算机编程从娃娃抓起,普法工作从娃娃抓起……诸多以“娃娃”为主体的提案议案中,独有一项让人眼前一亮:在学校开设专项体育课,让体育回归体育。
细读关于娃娃的种种提案,个个讲的在理。而我最为赞同姚明委员提案的原因,兴许只是童心未泯。虽然从小就是体育达标困难户,但至今仍记得每到体育课时的欢天喜地。那时只是简单地认为上体育课可以到户外,暂时摆脱层层叠叠的书本。这应该只是姚明建言学校体育教育的原因之一。没有人能否认体育的魅力。投身一场酣畅淋漓的体育活动,体会每个细胞充满能量的感觉。旁观一场斗智斗勇的体育赛事,感受力量与美的完美融合。
体育的功能不止于此。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修老师对体育的作用做了精辟的概括——音乐和体育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力量。在强健体魄、培养意志之外,体育在丰富文化生活、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开展专项体育教育需迈过的门槛,并非只是改革现行体育课组织模式。虽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实中体育教育却面临着极大的尴尬。少年儿童是未来的希望。他们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才,决定着中国的未来如何。尽管校方和家长都清楚,健康的体魄与优异的文化成绩同样重要,但由于对升学率的追求,对望子成龙的期盼,学校的大部分资源被投向对升学率影响较大的学科,家长的注意力也被各类文化考试所吸引,体育教育获得的关注甚少,获得的资源也不足以顺利展开相关教学。体育课被挤占、体育教师青黄不接、体育设备器材缺乏是中小学的常见现象。在教育资源缺乏的地区,这种天平的倾斜表现更为突出。
关于农村体育教育的一项调查表明,很多农村中学每年学校用于添置新器材的费用不到1000元,在一些设有20多个教学班的学校,体育教学器材只有简单的篮球、乒乓球。人们常戏言,某人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在教育资源缺乏的地区,更常见的情况是,体育由数学老师教授。在这种资源缺乏、关注低下的情况下,开展体育教育谈不上容易,更不要说专项体育教育了。
专项体育教育已经在上海市中小学试点两年,效果不错。这个案例令人鼓舞,但在全国范围内看来却不具复制性。全国很多地区,在体育教育设施、经费、人才方面都需要很大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让教育者的观念认识有所改变。要真正让体育回归体育,首先要让孩子回归操场,教育回归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