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05日 星期四
俞敏洪的三个忧虑
本报记者 张佳星

    “全国大移民时代,唯独受基础教育的孩子被‘钉’住了。”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委员对家乡孩子的状态很忧虑,“他们越来越不愿意学习,才是最值得担心的。”

    “回家乡上高中才能参加高考,孩子被不得已的改变荒废了。”在3月4日的小组会上,俞敏洪讲起家乡那些流动人口子女返回户籍地后的遭遇以及心理变化——教材不一样、环境不一样,突然没有父母管了,这些共同在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发酵出厌学甚至不良的习气。

    “为什么不能在当地上学,直到回户籍地参加高考和录取?”俞敏洪认为,这要实现全国高考“一盘棋”,但现在地域色彩浓厚,“教育的分封固守与融合时代有所脱节。”

    资源不融合是俞敏洪的另一个忧虑,“教育均衡问题,绝不是指是否用一样的教材上课,也不是是否在同样条件的教学楼里上课,而是指优质的教师资源均不均衡”。

    “在农村教书的老师应该比同一地区在城里教书的老师工资高20%—30%。”俞敏洪希望用收入的杠杆解决教师下乡“遇冷”的问题。这是他连续三年提议“形成优秀教师到农村教书机制”中一个相对短平快的方法。

    移动互联让优秀老师可以用“身不到影到”的方式教书。但线上融合的推进缓慢同样为俞敏洪所忧虑。

    “这个工作多是民间组织在做。”俞敏洪此前多次参加友成基金会组织的把人大附中、北京四中、新东方老师的视图声音传去贫困地区中学的活动,“教育信息化靠零打碎敲解决不了问题,需要国家层面的布局。目前,这个方面政府似乎还没有考量和行动。”

    (科技日报北京3月4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