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近年来,人类地震观测技术呈现出由单一方法向宽频带综合观测发展,由地表观测向空间与井下观测发展,由陆地观测向海洋观测发展。在此趋势下,基于“深井地壳变形宽频带综合观测系统”项目的研究成果,福建漳州地震台建成我国第一个深井综合观测台站,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深井地壳变形宽频带综合观测系统项目的主持人是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究员欧阳祖熙。欧阳祖熙长期从事地壳应力应变场动态变化的观测、及其与构造活动和地震过程关系的研究,包括高精度电容位移传感器、钻孔应变测量系统、深井地壳变形综合观测方法研究,应变地震波的观测与分析,以及断层系统内变形能量积累、转移与地震孕育过程关系的研究等,还对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问题开展了较广泛的研究,是基于3S(GIS,GPS,RS)技术,和自主研制的滑坡无线遥测台网技术建立库区重大灾害点的监测预警系统,并研究对其工程稳定性进行模型分析及科学评估的方法。
深井地壳变形宽频带综合观测系统项目组1985年曾获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RZB-1型电容式钻孔应变仪”成果,在此基础上,重点攻克核心测量、系统集成等八大关键技术,研制出新型“RZB-3型深井综合观测系统”,在一个井下探头内成功集成了钻孔应变、钻孔倾斜、应变地震波、精密地温及电子罗盘等测量单元。
据了解,该项目围绕深井综合观测系统总体设计技术、数字式电容位移传感器设计与应用技术等八大关键技术开展攻关研究,瞄准国际前沿,在核心测量、系统集成、数据总线和井下安装等技术方面进行创新,研制出“RZB型深井地壳变形宽频带综合观测系统”,经过近年的运行,表明了该系统稳定可靠,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欧阳祖熙说,与国际现行技术系统相比,深井地壳变形宽频带综合观测系统在数字化电容式微位移测量核心技术、四分量钻孔应变测量技术、井下综合探头数据总线技术和深井安装技术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目前,在北京井深215米和福建井深253米安装了两套观测系统,获得的数据都达到了中国地震前兆台网数据“优秀”级别。
欧阳祖熙说,发展深井地壳变形综合观测研究对地震学、地震预报和相关学科均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该项目已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被评为中国地震局“十一五”以来最具推广应用前景的十大科技成果。
近年来,深井地壳变形宽频带综合观测系统因其完成度较高,已经得到初步推广应用。经过中试,包括小型区域台网观测的进一步检验后,该项目成果有望在我国钻孔地壳变形和深井综合地球物理观测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