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新常态有两个理解:一是新的常态,二是常有“新”态。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互联互通的不仅是互联网,还包括交通、信息、人才等,所以会产生非常壮观的产业融合现象,因此会常有“新”的要求,也会常有“新”的态势。
未来经济的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对科技创新提出了强烈的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进出口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四因素。现在中国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科技在这四个因素中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科技创新怎样才能融入新常态,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加强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全面创新最重要的是战略创新、科技创新和商业创新的融合。现在中国最缺的是战略创新,要下大力气研究未来人类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体系,要结合中国实际研究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我个人认为,中国未来的产业特性既不是里夫金提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也不是纯粹的工业4.0。结合中国的人口数量和产业状况,中国未来的产业态势有可能是工业3.0,或工业3.5。未来到底会是什么状况,需要我们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第二,要加强融合创新。要改变我们以前农业创新、服务创新、制造业创新分立的管理模式,进行产业融合创新。三类创新的融合将会产生很多新的创新。
第三,要加强核心技术的创新,加强聚合创新。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众多目标中,产业核心技术指标是相对比较落后的。我们仍然需要通过重大科技专项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核心技术。
第四,要推动万众创新。互联网社会越来越多的是共同创新,群众创新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一方面要鼓励创业精神,另一方面要鼓励群众参与创新。万众创新已经在我国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在服务业方面。但是,我国在制造业、工艺技术方面的能力还不是很强,这涉及教育、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