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08日 星期日
要精细化研究创新体系的各个环节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 高 梁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文件,鲜明地提出要把自主创新作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应当说,从2006年到现在我国科技事业在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效,增强了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信心。回顾这一时期的创新实践,我们发现科技界、经济界对创新驱动的理解有所不同,经济学界对科学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科技运行的规律,认识得还不到位。

    整个创新体系包括政府、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它们是共同作用、相互促进的体系。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等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也应当看到科研和产业结合不足,产业和市场结合不足。单纯讲市场机制,或者单纯讲政府主导,都是不全面、不准确的。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产业、不同的技术发展环节,面临的条件不同,运作机制也有所不同。我们需要对这些方面进行精细化的分析、研究和管理。

    例如,我国提出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填补产业发展的技术短板,这个填补的过程也就是我国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和国民收入提高的过程。应当说,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科技界的需求,也是经济界、产业界的需求,出台的政策和科技界、经济界、产业界都存在接口,但是在几方结合中,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关系、不同行业部门的研究体系等一些实际问题,往往成为研究解决技术短板的障碍。我国现行的行业管理能力在这方面急需加强。

    总之,要以国家创新体系的眼光,审视和推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所必须的经济和产业政策,包括体制调整,不能拘泥于已有的说法;要以国家的战略、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为导向来设计我国的体制改革,而不是相反,否则不会有进步。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针对行业的特点、科学技术的特点,重新思考在创新驱动中怎样摆好企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二是要认真研究科研管理、技术研发管理和经济管理的区别以及共同点,研究它们三个怎样才能更好地结合。三是在市场、金融等高度开放的条件下,该怎么用好国内的市场,扶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并借此把我国企业的创新成果推向国际市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