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08日 星期日
在经济重构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赵志耘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新常态,迎接新常态,把很多东西都纳入新常态。我认为,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新常态思想,重点关注怎样应对新常态,应当避免出现新常态泛化的倾向。

    如果把视角放的更宽一些,我们就可以看到,全球经济都呈现出一种“新常态”。它的基本表现是:低增长、去杠杆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主要国家的政策周期非同步和全球治理的真空。而中国经济新常态最突出的特征是结构性减速,它最根本的表现是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逐渐下降。造成我国结构性减速的原因比较多,但最核心的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配置效率下降;二是要素供给率下降;三是创新能力下降,或者说创新能力尚未达到预期水平;四是资源环境约束的压力增强。如果说,新常态对全球其他国家而言是一个修复的过程,那么对中国来说则是一个重构的过程。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是实现这一重构过程的主要抓手。

    在推动创新、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需要一些着力点。我认为,最根本的着力点是,如何在重构过程中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如果要重构,就可能带来系统性的风险,包括经济政策、社会政策,都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系统性风险。要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改革的着力点要先从供给端入手。从目前来看,最重要的还是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提高人力资本,增加劳动力市场的弹性,以及促进教育的发展。

    作为科研人员,我们也对创新驱动有强烈的感触,希望在创新体系建设中,通过改革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人才的问题。现在已经出台了各种各样的人才政策,但是对如何促进人才的自由创造提得还不够。从政策上,要给科研人员自由的创造空间,要给予创新人才充分的社会尊重,要让科研人员获得相应的收益,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第二,市场配置资源的问题。要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核心是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第三,深化改革的问题。要推动改革,深化改革,激发改革红利。在推动改革的过程中,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第四,政策体系的问题。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