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12日 星期一
江阴高新区积极开拓国际科技合作新渠道

    科技日报讯 (记者过国忠)记者日前从国家科技部获悉,江阴高新区中欧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被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这是该区有效整合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积极开拓国际科技合作新渠道,创新合作方式,提升合作层次,积极打造技术领先、人才聚集的国际化产业高地而取得的新发展。

    记者了解到,江阴高新区是全国第二家设立于县级市的国家高新区,周边面临着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的强势竞争。去年来,江阴高新区抢抓历史性机遇,以国务院批复同意江阴高新区参与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瞄准重点国别重点地区主导产业链高端、整机和终端、前沿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三大方向,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国际合作产业化项目,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机构,引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团队,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积极打造千亿级特钢新材料及金属制品产业集群、千亿级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500亿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和百亿级现代中药与生物新药产业集群。

    创新国际科技合作模式,是江阴高新区行之有效的做法。去年,在德国科研机构研发近乎成熟的污水指纹预警溯源仪项目和智能光伏功率优化器项目,签约入驻江阴中德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江阴中德中心)进行终极孵化。这是由江阴高新区提供政策和场地支持、德国亥姆赫兹联合会于利希国家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以及江阴万事兴技术有限公司投资运营的一个以新能源、新材料、环保和电子技术领域等产业核心技术转移中心。今后,专家团队将充分利用技术优势为项目产业化提供“保姆式”服务。

    “江阴制造业发展早、有规模、有配套能力、更有市场影响力。但是,产业层次急需提升。科技研发在硬件及人才方面投入都是相当高的,我们没必要重复别人的劳动,将德国具有一定基础的优质项目移栽过来‘再孵化’,不仅更省力,从成本核算上也更省钱。因此,我们巧借德国具有全球领先的研发优势,将孵化成型的高新技术引进来,与具备一定规模与实力的民营企业结合,加速实施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为企业快速裂变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江阴高新区科技局局长王彪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称。

    江阴高新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由江阴高新区管委会投资、建设与管理的国家级示范型基地,依托高新区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与良好的国际科技合作基础,在特钢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物联网)、服务外包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到目前为止,该基地已与以色列、德国、法国、比利时、瑞典、丹麦、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国际科技合作关系,先后吸引一批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千人计划”物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诺贝尔奖得主研究院、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落户。

    据介绍,江阴高新区通过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带动,目前,全区已拥有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亚太地区研发中心5个、院士工作站9个、博士后工作站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海外引才工作站10个、创新驿站5个,累计引进300多个海外高层次创业团队、500多名高层次人才。其中,引进诺贝尔奖得主3人,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5人、院士9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