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温暖的午后,北京。刚刚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诺奖得主、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若列斯·阿尔费罗夫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轻抚着金色奖牌,阿尔费罗夫告诉记者,当中国最高国家领导人亲自为他颁这个奖时,他感到特别高兴。作为异质结构物理学的创立者,1970年阿尔费罗夫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半导体激光器的室温连续运转,从而拉开了光纤通信大发展的序幕,奠定了因特网、当代电子和光电子技术,特别是相关的信息及能源技术的基础。而后他又成为低维(纳)异质结构研究的倡导者和领军人物。2000年,因在高速光电子领域采用半导体异质结构的基础研究工作,阿尔费罗夫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阿尔费罗夫说,半导体异质结构主要由很多不同带隙的薄层组成,未来将在新能源领域获得重要应用,例如大大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另外,其应用领域是量子点的使用,这将极大提升很多电子元器件的效能。使用人造的量子点,半导体激光器的密度和精度将得到很大的提升;而量子阱的使用,也可以大大提高设备的性能,比如基于半导体异质结构研制的双极型的晶极管有重要的意义,在今天的手机方面这种晶极管已经得到很好的应用。目前受人们关注的光电子研究,就是基于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的使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半导体异质材料将是未来信息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材料。
阿尔费罗夫表示,虽然两国相距遥远,但实际上有着久远的传统联系。相信在科研领域,双方有很多互补的地方。比如在现代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研究方面的合作。有许多中国科学家曾经在俄罗斯科学院学习,现在俄罗斯科学院也有科研工作者到中国学习。
20多年来,阿尔费罗夫一直致力于推动中俄科技合作的发展。特别是2005年以来,他先后被聘为北京邮电大学首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学术大师和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2010年3月,北京邮电大学又成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阿尔费罗夫信息光电子学与纳异质结构中俄联合实验室”,由他担任主任。在他的引导和熏陶下,中方合作研究团队的创新能力迅速提升,在一系列重要的科学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至于该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网上发表日志称,正在“与光同行”的道路上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攀登。
在俄罗斯,由阿尔费罗夫领导的约飞物理与技术研究所和圣彼得堡科学教育中心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他认为,尽管现在很多国家的中小学都是普及教育,而科学教育应从小开始抓起,并建立专门的学校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学生。俄罗斯很早就创建了物理、数学和生物等方面的特殊中学,在那里学生可以得到优秀的教育,从而培养出杰出人才。例如,约飞物理技术研究所1973年成立的“基础级职位”学生小组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谈到在大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阿尔费罗夫认为,应该培养大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以及增强博士生在实践中的研究能力,同时,要使他们感到钻研所学的专业能成为国家的人才。阿尔费罗夫评价中国学生的能力和钻研精神很不错,他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不断加入到科学领域深入研究,“让创新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