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源头农业品牌“额谷”年底发起的“2015老味道众筹计划",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无数像额谷样的最传统的行业,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种种手段,实现了更精准的营销。
移动互联网分销体系助力
2014年4月,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中国财经报道》栏目,播出了《来自春耕一线的报道—新拓荒人》。节目一经播出,主人公达哥吸引了来自媒体和公众的无数目光。刘达的产品新媒体营销渠道——微信公众号“达哥拯救老味道”粉丝量猛增,公司客服热线几乎被打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信任达哥的产品。
此前,名人进军农业,将自己的故事、个人名誉和产品融合在一起,凭借网络渠道和全新的传播方式营造市场营销“新风”已有成功案例,无论是褚时健的“褚橙”,柳传志的“柳桃”,还是潘石屹的“潘苹果”,无不打上了个人的品牌烙印。
刘达被朋友们称为“达哥”,当“达哥”成为他创立的“额谷”品牌旗下的核心产品——“达哥拯救老味道”的注册商标,是刘达对自己产品品质的绝对自信。
刘达说:“我们这类农产品的销售,硬广告的作用极其有限,最大的精准营销,就是价值观的营销。因此,哪里有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愿意承受全新价值观冲击的用户,哪里就是我们的合作平台。”
额谷充分运用新媒体,包括自身微博和微信的建设和运营,创立一横一纵双平台策略,不断推出促销主题。除了充分发掘微信和微博的营销价值之外,在互联网电商领域,额谷还在不断进行着优质新资源渠道的尝试。与叮叮掌上店铺和百姓特供网的合作,走的正是这样一个精准化的P2P新渠道。
随着电商的不断发展,未来的销售渠道肯定是去中间化,轻量级销售模式才是电商发展趋势。以叮叮掌上店铺为例,它的运作模式与“微店”相似,但是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从微信、QQ、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众多社交工具上找到精准的客源。当宝宝专供体验装——额谷水晶碴登陆叮叮后,获得了参与活动的几乎全部妈妈的点赞。如此高的满意率,是叮叮开店以来绝无仅有的一次,更显示了额谷过硬的产品质量、独特的种源和产地优势,以及让人叫绝的口感。
拥有国内顶级人工智能团队的叮叮最典型的特征是,为个人卖家提供免费精准客源,整合各大电商货源,打包个人售卖能力,通过为商家提供免费服务,获取千万用户,帮助商家快速销货。
自2014年5月上线以来,在未做营销推广的情况下,叮叮的产品用户数突破12万人,日新增用户721人,日活跃用户占比10%,日人均浏览量30次,月订单数超1200单。
目前,刘达和他的团队已利用微信、微博等进行自媒体营销,不断尝试新的互联网渠道,有了一定的用户基础,并形成了良性循环。“我们通过社会化媒体营销,用户会更愿意和我们进行互动,客户体验也越来越好。”刘达说,“未来,我们还会开拓新的互联网营销渠道,让我们的产品更精准、更方便地到达我们的目标客户手中。”
从农业起步寻根老味道
追寻老味道,坚持原种种植,坚持做良心农业,是刘达和他的额谷团队的初衷和信念。
从2013年底开始,“额谷”品牌创始人刘达发起“达哥拯救老味道”公益行动,随着“拯救老味道”行动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老味道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列入拯救名单的“老味道”,也越来越丰富。
在传媒领域做过近30年、近几年专心投身于农业的刘达,希望通过发起这项活动,呼吁更多的朋友加入这项事关子孙后代舌尖的事业,希望和身边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们,和达哥一起发现老味道,拯救老味道,分享老味道。
四年来,刘达穿行于辽宁抚顺清原的田间地头,接触到了东北地区一些特别好吃但却异常稀缺的原种老味道物种,像东北黏大米、黏黄米、黏高粱……这些老味道、老物种,承载着关于百姓生活、岁月波澜的时代记忆,承载着纯粹美好的亲情回忆,如果不及时保护和拯救,就会永远错过。
为此,他拿出自己在东北清原基地最好的源头水源地块,通过实际种植来拯救那些濒临灭绝的珍稀老味道。2013年首批种植了100亩黏大米、30亩黏黄米、20亩黏高粱,2014年黏大米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到350亩,黏黄米和黏高粱拓展到百余亩以上。在清原种植基地,额谷形成了全国第一片百亩以上连片种植的黏字系列原种“老味道”种植基地。
在过去的一年里,刘达带着他的额谷团队,陆续从全国各地挖掘出一批民间濒临灭绝、极具拯救价值的原种老味道美食特产:来自四川的原生态红心猕猴桃,来自新疆原产地的原种哈密瓜,新疆赛里木湖的野生高白鲑鱼,15个月的笨猪肉,原生态的草原羊肉……当然,更少不了额谷的灵魂产品——黏字系列原种老味道粮食。
虽然黏大米在种植管理过程上极其复杂,但刘达认为它值得拯救,除了口感好之外,黏大米还有温补益气、健脾暖胃等养生价值。刘达说:“如果大家都觉得好吃,同时又有利可图的话,老味道就有保留下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