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亮剑南昌勇夺冠
装甲兵工程学院参加全军首届军事技能集训考核的故事

    □ 张校荣  慕佩洲  通讯员 李 飞

    近日,在全军首届陆军学历教育院校学员军事技能集训考核中,装甲兵工程学院44名参赛队员与5所院校176名“训练尖子”同台竞技,先后进行了超越障碍、绳桥、定向越野等15个科目历时近30小时考核比赛,他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克服难度、强度接近他们的身心极限等种种困难,终获学院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同时,也生动展示了学院近年来积极推进学院教育教学“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的铿锵步伐。

    瞄准战场铸剑

    盛夏,燕郊某基地。一群全副武装的学员正在快速通过障碍。只见全班学员爬上15米高的高椅,翻过斜墙,冲向栅栏,跳上三级横木,在通过高梯、斜梯后,随即搭起人梯快速翻越高墙……整个过程学员矫健的身手让人为之惊叹。

    该院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坚持积极探索为解决军校学员水土不服、军味不浓、武化不足等全军院校的共性问题的方法路子。

    通过实战化训练,这些集训队的“武林高手”一次次在淬火中百炼成钢。

    “夜间,若干名持枪歹徒挟持人质进入街区,被我军包围,要求你班迅速消灭敌人,解救人质。”这是在南昌陆军学院集训考核中夜间射击科目的一个场景。

    “一组一号靶位,二组二号靶位”……随着指挥员耿文杰的一声令下,队员们迅速占领射击位置,两分钟内完成装弹、搜索、射击等动作。击发18发,命中16发,成功解救出所有人质!

    他们的精彩表现赢得了在场专家考官的纷纷点赞。

    用红色文化铸魂

    集训队官兵先后组织参观了军旗升起的地方——八一南昌起义旧址和博物馆,邀请老红军老干部讲述红色之都——瑞金和五次“反围剿”的故事……他们在一件件革命文物前观看沉思,在走访中感悟早期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在交流互动中坚定了红色传人的理想信念。

    集训队利用训练间隙举行文艺小创演,将《强军战歌》《当兵为打仗》等军旅歌曲搬上临时舞台;举办“红色故事汇”,讲述“巧渡金沙江” “血战湘江” “飞夺泸定桥”等长征故事及生活中的人和事;将所读《苦难辉煌》《青春之歌》等红色书籍写成读后感做成展板“晒一晒”……集训期间,集训队健全组织制度,建立临时党支部。通过战前动员、开“诸葛亮”会、张贴龙虎榜等扎实有效地战地政治工作,铸牢学员献身强军实践的思想政治基础。

    用军人血性铸胆

    大一队员邓磊在超越障碍训练过程中,膝盖受伤。但赛事要求,每班成员必须有各年级学员,否则无法参赛。

    情况万分紧急!为了集体的荣誉,邓磊主动要求参赛。赛事中止痛针药力渐渐失效,面对接下来的武装奔袭,是坚持还是放弃?身上的麻醉药消耗殆尽,在生理和心理都达到极限的情况下,他硬是咬紧牙关冲过了终点……

    战场无亚军。在绳桥考核这个大家都犯怵的科目中,该院4班一举夺魁。

    就在前一天中午,4班队员正在一遍一遍的练习搭建绳桥,手上的皮肤被粗糙的绳桥磨破,鲜血顺着手臂往下渗透……

    班长张亚飞嘶哑着对教员说:“练不到满分标准我们绝不吃饭!”

    作为导航员的郭春辉承受着巨大压力。前一站卡站超时,而今又将大家带入了“迷宫”,自责的眼泪流了出来。

    班长孙忠鹏见此情形,一边安慰他,一边抢过他手中的地图,“这科目我们没有人比你更在行,你一定能把大家带出困境……”最终,全班顺利到达了终点。

    11月23日上午,学院常委率领千余名官兵夹道欢迎44名英雄的凯旋。学院院长徐航、政委夏晓鹏赞扬他们为了崇高的军人荣誉敢于亮剑,是身边的践行强军目标的生动教材。同时号召全院官兵以他们为榜样,继续积极推进学院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为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高素质军事人才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