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贵阳的科技创新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目标明确、路径可行、有声有色,有人信了、有人来了、有希望了。”2014年11月,在贵阳与北京一次科技交流会议上,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感叹说。
2013年9月,在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揭牌仪式上,北京市科委与贵阳市人民政府签订京筑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以建设贵阳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中关村建设成果与贵阳发展需求对接为重点,联合争取国家科研和产业化项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贵阳提升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园区,搭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和进行科技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如今,北京和贵阳这两座相隔万水千山的城市,已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同城化。
让大数据在贵阳生根发芽
“贵州是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省份,同时也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省份,如何选择一条既经济发展又保护生态环境的道路?贵阳没有第二条路,只有走科技创新的道路。”陈刚对记者强调,“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够解决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3月,北京科委与贵阳市政府在京联合承办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北京市科委邀请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北京长风信息技术产业联盟、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等12家联盟45家企业参加,与贵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贵州大数据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动研究成果在贵州转化。
2014年4月19日,在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贵阳峰会暨京筑创新驱动区域合作年会上,北京市科委与贵阳市政府签署“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共建协议。历时2个多月,于今年7月北京贵阳大数据展示中心一期工程已建设完成,并向社会开放,成为贵阳大数据产业的重要窗口。北京贵阳大数据展示中心总面积约3200平方米,北京市21家单位的27项大数据应用成果得到展示。在北京的支持下,贵阳提出明年5月举办2015全球大数据时代高峰会暨中国(贵阳)大数据交易博览会,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数据产业占得先机。
“大数据产业是贵阳的希望,也是贵阳能够在中国西部省份的省会城市走出一条创新之路的一个重要选择。”陈刚说。
2014年4月8日,贵阳市被大数据产业联盟授予“全国最适合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城市”。截止到2014年10月,在大数据及关联项目方面,贵阳已引进150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400亿元。亿赞普、讯鸟软件、闪联信息技术等项目开工(含投产)69个,总投资额500亿元,已开工(含投产)项目预计形成年产值585亿元。
“贵阳的大数据产业做实了、落地了、做活了。”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总结说。
让贵阳登上北京这条“大船”
“贵阳要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必须善借外力,坚定不移地走‘借船出海’的路子。”陈刚说,“可以讲,‘一站一台’就是让贵阳直接登上了北京这条‘大船’。”
一站一台,指的是2013年9月北京市科委与贵阳市政府在贵阳建立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贵阳合作站和北京技术市场贵阳服务平台,这是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北京模式”在贵阳的实践,促进了贵阳市和北京市高端科技资源包括地方队和国家队更紧密的合作。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贵阳合作站利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将首都创新资源与贵阳创新发展需求进行组织、对接,在贵阳开通贵阳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网站,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建立技术供需对接长效渠道,使贵阳在科技资源共享上与北京实现“同城待遇”。合作站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现场供需对接会,实现供需双方的高效对接。
北京技术市场贵阳服务平台正式揭牌,也为两地技术交易开辟了绿色通道,提供相应优惠政策支持,有助于加大首都科技要素在贵阳的聚集和整合力度,打通科技与产业间的“最后一公里”,加快科技成果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产业化。
北京和贵阳携手一年多来,技术交流成效显著。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通过服务平台,北京输出到贵州省的技术合同62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42亿元。主要集中在现代交通、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电子信息等领域,共占北京输出到贵州省技术成交总额的93.5%。
中船重工远舟(北京)公司与贵州华科铝材料公司签署了“铝合金材料在船舶制造中的应用及推广”合作意向书,推动“211Z耐热高强韧铝合金材料”在中国造船领域的推广应用;贵航汽车零部件公司与北京市计算中心就“汽车密封条CAE模拟仿真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项目”进行合作;同时,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贵阳中科洁创环境材料有限公司签署了“宽温度低成本烟气脱硝催化剂”协议……2014年1—9月,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实现工业总产值近1362亿元,同比增长13.9%;实现工业增加值近404亿元,同比增长13.5%。
互补、互动、互利、互赢
陈刚认为,战略布局,功能转移和新兴业务是北京企业到贵阳投资的三大因素。
“北京和贵阳相距遥远,又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什么原因让两个城市在短时间内就取得如此明显的成效?”陈刚说,“我认为根本的原因,就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京筑两地合作空间越来越广泛,潜力越来越巨大,机遇越来越丰富,合作的互补性、互动性、互利性越来越强。”
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说:“打破区域、产业及行业间的限制和束缚,实现跨界融合,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已成为北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途径。而贵阳正在奋力走出一条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可持续之路。科技创新是北京与贵阳发展的共同聚焦点,构成了双方深化合作的基础。”
在过去的一年里,通过京筑合作,贵阳市不仅引进核心的要素、关键的企业,更注重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从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贵阳市共引进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81个,同比增长427.2%;总投资额3600多亿元,同比增长274.3%;累计到位资金1000多亿元,同比增长227.2%。其中,已投产项目120个,同比增长300%。通过协同创新、共同发展,贵阳市必将走出一条西部欠发达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打造城市发展升级版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