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约通讯员 戴 欣
11月15日,由解放军第302医院抽组的第二批援塞医疗队顺利完成与第一批医疗队的工作轮换,正式接手中塞友好医院的埃博拉疑似患者的收治任务。当地时间11月19日,本报特约通讯员跟随我军第二批援塞医疗队队员进入塞中友好医院留观中心,亲身体验医疗队队员在恶劣条件下坚持医疗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穿过一道道寂静的走廊,我来到留观中心的缓冲间,在这里,医疗队员需要穿戴口罩、内外手套、护目镜、防护服、靴子、靴套、防护面屏等11件防护用品后才能进入病区。我穿戴后才发现,在33摄氏度的环境下,医护人员穿戴上这层层的防护,稍微一动弹就浑身直冒汗,待到10分钟以上,就已经感觉非常难受了。
走过三个缓冲间,就来到门诊大厅,在这里,我看到中方医疗队员与塞方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对疑似患者进行接诊留观。中国医疗队队员金波告诉我,接诊时医生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留观,并根据实验室检测的结果对疑似患者进行分诊。在病区里,医护人员之间的语言交流很少,更多的是使用简单的手势。队员黄顺表示,为避免污染,病区没有安装空调和电扇,如果彼此说话多了,会使体内水份大量流失,尤其是导致口鼻部位的汗液蒸发增多,直接影响口罩的防护效果。
在医疗垃圾处理间,我遇到了几位正在进行环境消毒的队员,在空气中也可以闻见浓重的消毒水味道。医疗垃圾是最严重的污染源之一,在这里对环境进行消毒风险很大,因此队员们穿戴也很严实,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一丝不苟地对每一个角落进行喷洒消毒,队员张秀告诉我,中方医疗队负责防控的人员每天要在这样弥漫着浓厚消毒水气味的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半小时以上。
探访结束后,我在医疗队员的帮助下脱下了一层层的防护装备,在脱下防护服时,我的衣服早已经完全湿透了。算起来,整个穿脱过程足足有36道程序,全部完成需要40分钟左右。队员黄加干告诉我,她们每天只要进出病房,都需要反复重复这一过程。
埃博拉疫情仍然在肆虐,异国他乡,解放军援塞医疗队的斗士们在默默坚守着。这是一种职责,一种担当,一种奉献,一种舍得。这里没有猛烈的炮火,没有震耳的喊杀,有的只是医务人员淡定而忙碌的身影。这里的战斗静悄悄,但请相信我们的援塞队员,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赢得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