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
GDP7.3% 读懂数字背后的产业升级信号
本报记者 姜晨怡
■数据
前三季度货币发行情况
前三季度GDP初步核算
前三季度存货款情况
前三季度居民收入情况
制图:杨曦 段思雨

    21日,国新办就2014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数据显示,第三季度GDP增长7.3%,创下5年半以来的新低,前三季度同比增长7.4%。业内表示,经济增速放缓但是符合预期,仍在合理区间,经济放缓的主要因素是投资增速下滑。四季度经济增速或小幅回升至7.4%,全年增长能达到7.4%。货币政策仍要保持稳健,没必要全面放松,当前降准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随后,业界纷纷发表评论,认为虽然7.3%的数字是五年以来新低,但我国经济状态仍符合预期。

    国际知名投行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周三表示,刚公布的中国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贸易环境正在改善,经济出现反弹。该行已小幅上调了中国今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预期,将今年GDP增速预期由此前的7.3%上修为7.4%。他认为,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因素可能来自于贸易顺差以及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企稳。

    国民经济在合理区间

    预计GDP全年增长可达7.4%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虽然三季度GDP的增速有所放缓,但就业和物价形势总体稳定,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据介绍,一至三季度GDP增长7.4%,三季度是7.3%,确实比去年又有回落。就业形势今年相当不错,1—9月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提前完成目标任务。物价指数,1—9月份上涨2.1%,总体上是比较稳定的。从这些指标来看,虽然增速略有放缓,但国民经济运行仍在合理区间。在国际形势目前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国内三期叠加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经济能够保持平稳运行,应该说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关于三季度增长速度为什么有所回落,盛来运表示:“原因还是多方面的,既有去年同期对比基数比较高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三季度以来,经济三期叠加的压力,结构调整的阵痛超出预期。”结构调整的阵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年积累的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这个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二是今年以来房地产持续调整的累积效应有所增加。这两个因素,短期来看会影响相关企业的生产、消费和投资。虽然三季度GDP增速略有放缓,但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的势头也比较好,经济运行总体上来说,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改变。

    民间投资增长加快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64.7%

    今年以来,国家对民间投资继续“松绑”,出台了缩减核准范围、放宽市场准入等相关政策,李克强总理曾为民间资本列出涉及交通基础设施、油气管网设施等领域共80个项目的“投资菜单”,并承诺要让市场“发动机”更强劲有力。“国家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正在显效。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说。

    统计显示,民间投资继续增长,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近七成,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不足两成。1-9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3150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5%),增速比1—8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4.7%。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5778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1%,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12369亿元,增长14.1%。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4.1%,国内贷款增长11.2%,自筹资金增长16.1%,利用外资下降7.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8642亿元,同比增长27.7%;第二产业投资150180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投资198965亿元,增长17.4%。

    货币信贷增势平稳

    社会融资规模为12.84万亿元

    央行数据显示,1—9月,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9月份,债券市场发行量环比有所下降;货币市场成交量环比增加,货币市场利率继续下行;现券日均成交量环比增加;银行间及交易所债券指数均小幅上升;上证综指及深成指有所上涨,两市日均成交量环比均有所上升。

    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长盛松成在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通报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金融统计数据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年初以来,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总体看,当前金融运行基本平稳,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信贷结构继续改善,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

    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12.84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次高水平;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68万亿元,同比多增4045亿元;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0.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9%。社会融资规模保持适度,融资结构有所优化。

    初步统计,2014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12.84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次高水平,比去年同期少1.12万亿元,比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2009年和2010年同期平均水平多1.56万亿元。由此可见,今年前三季度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是比较大的。

    另根据财政部21日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106362亿元,同比增长8.1%。就在同一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4%。

    “财政收入增长态势与当前经济运行形势相吻合。”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这也意味着在当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新常态”下,财政收入增速已逐渐回归到与GDP增速基本同步。

    众所周知,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源于税收收入,而几乎所有税收都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也就是说,经济税源规模也就是GDP规模,税收收入、财政收入增速,应与GDP增速保持基本同步。

    但是,在前些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时期并非这样,财政收入增速曾经大大超过GDP增速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2008年GDP增长9%,财政收入增长19.5%,2011年这组数据为9.2%、22.6%。

    进入2012年,这二者逐渐显示出基本同步的态势,2012年GDP增长7.8%,财政收入增长12.8%,2013年这组数据分别为7.7%、10.1%。

    白景明认为,长远来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消费等结构调整战略,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与GDP一样,未来我国财政收入有望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加速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降1.6%

    在举例钢材价格的例子时,盛来运说:“一些大宗原材料的价格确实跌得比较厉害。”今年以来像煤炭、钢材、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下滑,像螺纹钢跌到每吨3000元以下,确实有媒体报道说一斤钢材不如一斤白菜的价格。

    钢材价格为什么如此低迷?主要是供过于求的矛盾过于突出。一方面,从消费角度来说,随着房地产的调整,需求回归常态,更重要的是供给能力太强。按照钢铁协会不完全的统计,我国钢材的产能超过10亿吨,但是现在需求量在7—8亿吨。所以,供过于求必然造成价格的下跌。

    其他一些行业的情况也是大致类似,反映在传统领域、传统行业,我们国家的实体经济表现出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一部分企业产能仍在继续释放,像钢铁虽然过剩,但还需要生产,因为有一些固定的成本需要分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去产能化、去库存化的难度比以前大,持续的时间比以前长。这也是为什么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的背景下,整个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连续负增长,是产能过剩矛盾的体现。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PPI现在是持续3个多月负增长,所以这种情况表明货币政策持续通胀的压力还是减弱了。但是货币政策还应该关注的一个就是防风险。就是在转型的过程当中,有一些困难企业是不愿意主动退出的,很多都是依靠拆东墙补西墙来维持,所以货币政策的力度如果把握不当,很有可能会使得不良贷款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盛来运表示:“从企业角度来说,一定要在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主动调结构、转方式,这是我们国家跨过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这个坎儿必须经历的阶段,也只有这样做,才能最终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