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专访梅里埃基金会主席阿兰·梅里埃先生

    □ 本报记者 吴红月

    ■生物医药

    “习主席今年3月在法国生物梅里埃参观时曾表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正代表了我现在的心情。在中国这片土地上,30年来,我感受最多的是朋友般的热情和家人一样的款待,”9月30日,在北京法国大使馆绿草如茵的小花园里,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的法国梅里埃基金会主席阿兰·梅里埃先生激动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是如此地热爱中国文化,以至于今天他对孔子在《论语·学而》中的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就在采访之前的两个小时里,阿兰·梅里埃先生在人民大会堂获得了2014年度中国政府授予的“友谊奖”。从36年前他第一次踏上这块东方的土地开始至今,阿兰·梅里埃先生以官员、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的身份积极促进中法卫生合作,推动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抒写了法国与中国医疗合作和文化交融的一段佳话。

    三代人延续“中国缘”

    阿兰·梅里埃先生,一位慈祥的老者,精神矍铄,每每谈起中国,聊起梅里埃家族与中国的历史渊源,喜悦的笑容就会浮现在他的脸上。

    早在1965年,香黛尔·梅里埃(阿兰·梅里埃先生的夫人)的父亲保罗·贝利埃在北京展出贝利埃卡车,开始了与中国的往来,也成为对华技术转让的第一人。1978年,阿兰·梅里埃先生第一次来到中国,推介梅里埃研究院研究的人体及兽用疫苗。随后,其父亲查尔斯·梅里埃博士也于1983年访问中国。从此,拉开了梅里埃旗下各个企业、梅里埃基金会与中国悠久友谊的序幕。

    梅里埃与中国合作的初期仅涉及疫苗,自1994年开始逐步扩展到医疗诊断、免疫疗法、食品安全控制和传染病防治等领域。作为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议会第一副主席的阿兰·梅里埃先生还积极推动与上海的科学和经济合作,从1986年的12年间,阿兰·梅里埃先生与中国有关方面签署了大量合作协议,促成了罗纳-阿尔卑斯大区企业国际发展协会(ERAI)上海代表处的成立和两地间的学术交流。

    “在中国”就要“为中国”

    中国有句约定成俗的话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梅里埃研究院在中国所做的科技传播及发展工作正如点点星火,却为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进步带来了燎原之势。

    自从踏上中国的土地,梅里埃研究院就竭尽全力创建了以科研和生产为核心的整合型企业。阿兰·梅里埃先生认为,中国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傲人的专业技术,梅里埃研究院与本土科研人员及医院机构展开了密切合作,以满足中国公共卫生领域重点需求(如新发病原体、细菌耐药性、结核病、癌症的个体化治疗、食品安全等)为使命,责无旁贷。

    2005年,在克里斯托弗·梅里埃博士的倡议下,梅里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共同创建联合实验室。在克里斯托弗·梅里埃博士去世后,应中国相关部门要求,联合实验室更名为“克里斯托佛·梅里埃实验室”,如今,实验室致力于新发病原体和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

    此外,2009年,梅里埃研究院还设立了梅里埃研究奖,表彰医学界和科学界具有重大潜力的研究项目,涉及领域包括传染病、癌症、心血管疾病、食品安全和营养。以此为起点,还衍生出一支由一流科研人员和医务人员组建的国际研究团队网络,该网络在中国尤为发达。“至今,共有20位来自北京、武汉、上海、厦门、无锡、南京、西安和合肥重点大学的研究人员凭借突出的研究成果获得嘉奖,他们的研究均是对应公共卫生领域重大挑战的创新型项目,例如,结核病、肝炎、医院传染病和抗生素耐药性,”,阿兰·梅里埃先生介绍说。

    “在中国、为中国”,与中国共同发展是梅里埃在中国的服务理念和核心价值观,阿兰·梅里埃先生强调,“在中国就要为中国,当你理解了中国的文化,就会站在中国的视角考虑问题,并为中国的未来前途着想”。

    P4实验室是针对全球生物最高级别的传染病研制而设立的实验室,在世界上为数不多。今年年初以来埃博拉病毒狂扫非洲,至今对全球的生物安全还是一个威胁,而法国让·梅里埃P4实验室作为仅有的一二个生物四级实验室,3月已经分离出了埃博拉病毒。作为具有建立全球P4实验室的样本的经验,梅里埃帮助中国在武汉建立一个全新P4实验室,阿兰·梅里埃先生说,“12月底武汉的P4实验室将竣工完成,这个实验室将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示范中心,到那时,将成为武汉市乃至中国传染病防治中心,为中国科学家提供最有效的服务”。

    让医疗结出友谊之花

    “我来到中国这几十年来,与中国的许多领导人都成为了好朋友,我们一直与中国合作,致力于中国本土的公共卫生领域项目研究,我的家族近一个世纪以来都在诠释着这样的理念,希望和一个国家建立起持续长远的合作关系,让医疗结出友谊之花。”阿兰·梅里埃先生感慨地说,

    每次来到北京,阿兰·梅里埃先生都会去雍和宫附近的京兆尹餐厅,那里的传统建筑风格和古色古香的装饰最吸引他。

    中国圣贤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阿兰·梅里埃先生就此感言,“能够来到中国感受到更多久远的文化,难道不是最令人开心的事情吗!”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