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
雾霾致病机制还需定量化阐明
本报记者 游雪晴
10月10日,沈阳市长白岛上空雾霾笼罩。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摄

    2014年3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公布:2012年全球因为空气污染致死700万人,超过了恶性肿瘤的致死人数。雾霾不仅仅损害呼吸系统,对心血管、脑血管、神经系统也都有影响。北京十年来肺癌增加了60%,空气污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因此,不少人认为从流行病学统计的角度,雾霾的健康危害已有定论,但对雾霾危害的机制和定量化研究还很少,因此,广存争议也就在所难免了。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数据显示,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污染源是造成北京雾霾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目前,大家比较普遍接受的数据为:北京市机动车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大约占到22.2%,燃煤大约占到16.7%,扬尘占到16.3%,工业占到15.7%。但是上述不同来源的污染物对健康的危害贡献率却无从知晓,雾霾来源的贡献率并不能与健康的危害程度贡献率划等号。尽管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证实大气污染与多种疾病显著相关,但对于大气细颗粒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健康效应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其危害机制亟待深入研究。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彤教授认为,造成这一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基础研究数据,目前还没有任何系统的研究能够定量阐明,雾霾导致城市居民发病和死亡率增加的直接因果关系,大量的还是未知领域。尤其是缺乏对不同来源、不同尺寸组分的雾霾细颗粒物对健康危害贡献的认识,这方面亟须展开研究。

    据了解,目前以定量阐述为目标的研究正在全面展开,为探索污染物对于机体的影响,现代流行病学加速与暴露组学、临床诊治、基因组学等学科的结合,在人群调查中采用生物标志技术追踪污染物的暴露和人体过程、以分析污染物中的关键化学组分对于人体靶器官的影响及交互作用机制。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定量化地阐明雾霾污染物致病机制将为期不远了。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1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