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27日 星期六
跃上世界盾构之巅
——记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报记者  乔 地  通讯员  申 阳

    9月22日,第五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荣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这是盾构及掘进技术创新团队入选2013年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之后的又一殊荣。

    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领先国内到享誉世界,经过十余年的积累和发展,依托中国中铁股份公司建设的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引领中国盾构整体水平跃上世界行业之巅。

    自强不息,造中国自己的盾构

    21世纪是地下空间大开发世纪。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大规模采用盾构机施工,然而当时“洋盾构”处于绝对垄断地位。不但价格昂贵,而且“水土不服”,制约着我国隧道建设进程。

    制造中国自己的盾构是几代国家领导人和广大隧道建设者多年的夙愿,中国中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进行了30多年的艰难探索。1997年,国家斥6亿多元巨资从国外购进两台盾构,用于当时全国最长的西康铁路秦岭隧道施工,结果这座用常规施工工法需十多年才能打通的隧道,仅用2年多便胜利贯通,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好,安全、经济、环保,这使隧道建设者们深切感受到新技术、新设备的强大威力。

    2001年,中铁隧道集团在河南新乡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盾构研发基地,同时优中选优,集聚多路精英,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大家走出去考察学习,坐下来研究图纸,沉下去现场实践,逐步掌握了盾构制造的成套技术,团队许多成员后来成为我国盾构及掘进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尖端人才。

    实验室主任洪开荣就是其中一员,他在负责广州地铁2号线建设期间,进口的一台盾构机经常抓不牢管片,总是掉下来。有人建议更换新的抓取设备,但需要花费300多万元。洪开荣经过精密测算,提出调整参数的解决方案,但外方代表根本不相信中国人的能力,坚决不同意。是遵循外方意见,按部就班,还是优化参数,提高效率?洪开荣毅然选择了后者,说道:“我到下面,管片要砸就砸我!”盾构机调整参数并抓起管片后,洪开荣从容地走入现场,这时他头顶上方是3吨多重的管片,周围是一片惊异的目光。经过多次验证,他的方案获得外方的认可,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国人自主研发盾构技术的信心和勇气。

    2001年,盾构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中铁隧道集团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攻坚克难,掌握了盾构核心技术。终于在2008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盾构机——中国中铁1号,实现了从关键技术突破到整机制造的跨越,并成功应用于天津地铁,整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中铁盾构一炮打响,从此开始走向全国城市地铁市场。

    自主创新,造世界最好的盾构

    中国中铁股份公司是一家多功能、特大型的建筑企业,在盾构领域涉足较早、需求最大、用量最多、应用最广。为了加快我国盾构产业化进程,国家科技部于2010年批准依托中国中铁建设国内首个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年11月正式通过验收。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充分利用这一独特优势,坚持研发设计与施工生产紧密结合,现场数据反馈和产品性能优化良性互动,先后攻克了盾构失准、失稳、失效三大世界性难题,“量体裁衣”设计出能够满足不同地质条件需求的盾构机,在与国外产品的同台竞技中脱颖而出。

    凭借多年积累的人才优势和技术储备,中国中铁不仅能自主研发生产盾构,而且敢于对“洋品牌”动手术,具备了盾构再研发再制造的能力。2011年,甘肃陇中引洮供水工程施工进入到了最为关键的时期,“洋盾构”因为不适应地质条件而卡盾停机,厂商面对问题束手无策。建设方四个月中到处求医问诊,最后委托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技术援助。实验室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对“洋盾构”的诊断,对症下药,只用3个月就完成了再制造,整机性能极大提升,创造出月掘进1868米的世界纪录,在停工半年多的情况下确保引洮工程按期通水,再次向世界展示了技术实力。

    目前,“洋盾构”控制中国市场的局面已成历史,中国中铁盾构占据了国内市场半壁江山,并广泛应用于地铁市政、水利水电、共同管沟等领域和穿江越洋工程,每年为国家节约外汇数十亿美元。同时也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已出口应用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埃塞俄比亚等多个国家。

    自我超越,加速我国盾构产业化进程

    数字化智能化是盾构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国家重点实验室紧扣这一主题,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强与关联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组建了盾构及掘进技术创新团队,入选2013年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加强了对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邀请众多院士、专家指导研发,提升了研发水平,培养了大量的盾构高科技人才;积极承担国家盾构及掘进技术领域重大课题攻关并取得显著成果,其中“盾构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受国家有关部委委托,主持或参与《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等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的编制。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病”,改善交通拥堵,实验室指导制造企业突破了超大、异型盾构国际性难题,研发了“人在地表控制、机在地下穿行”的世界最大矩形盾构机,在浮土只有3米的情况下,安全、成功穿越了郑州市中州大道,做到了既不影响正常交通,又不干扰居民生活,开创了我国市政交通隧道建设的新模式。

    为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盾构制造数字化与控制智能化水平,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刀盘刀具、系统集成、施工控制等研究方向,构建了11个实验平台并成功应用于北京地下铁路、长株潭城际铁路、重庆地铁6号线以及国家973项目。同时,实验室正努力构建基于物联网思维的盾构大数据库,为实现盾构的数字化制造、智能化控制奠定坚实基础。

    “求真无畏,进取不止”,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5月10日视察盾构制造基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