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23日 星期二
自主作业改革能治减负多少伤

    ■教育时评

    文·王 瑶

    近日,山东东营一所中学推行“自主作业改革”试点:孩子们可以自己选择作业的形式、内容。家长签字后,孩子甚至可以不做作业。该校教务处主任段伟表示,作业改革的初衷一是对作业实行总量控制,二是学生的作业形式不断变化。通过这种选择性和总量控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升学习兴趣。(9月20日《央广新闻》)

    中小学生“减负提质”不能是句空话,如果仅仅依靠政府层面出台各项减负措施而学校层面却始终无动于衷,那么“减负”的美好愿望就只能停留在一纸空文上。“减负”的关键在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这之中,首当其冲便是压得不少中小学生喘不过气的作业问题。因而,只有解决好了学生的作业问题,“减负”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进步。从这一角度来看,该校推行自主作业改革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该校自主作业改革的核心无非是两点:控制作业总量、创新作业形式。比之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大量作业让学生完成,自主作业改革显然更具新意。至少对于广大学生而言,其终于可以不用整日面对一堆枯燥的作业,而有机会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自主作业改革却并不见得就真能减轻学生负担,因为创新作业形式意味着在减少了传统作业之后,又会增加不少实践作业、研究性的作业。这些依然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并且对长期接受应试教育的中小学生而言,这种作业形式上的突发改革并不一定能被其快速消化。

    学校有意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而进行作业改革的用意无须怀疑,但需指出的是,如果学校推行的自主作业改革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减负”指令,那么这项改革注定会以失败告终。要为学生减负,单纯依靠作业改革显然并不能达成。因为在教师的教学方式未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未变的前提下,单纯想依靠作业改革的方式来落实减负的愿望并不见得能够实现。即便学生短时间内确实觉得作业少了、压力轻了,但一到上课或者考试,面对未曾改变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学生自然又会产生一种无力之感。所谓作业改革仅仅是一个好听的名字,实质上依然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正因如此,如果学校真心想要减轻学生负担,就不单单是从作业改革入手,还应有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等多方面的系统改革。

    学生喜欢的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该校自主作业改革还有一点需要反思:在家长签字后,孩子甚至可以不做作业。对于不少中小学生而言,不用做作业显然是一件令人欢喜的事。但学生毕竟是学生,很多时候并没有考虑那么多。如果学校真的放开胆子让学生可以不做作业,对学生及对学校教育而言,这都未必是件好事。从这个意义上说,自主作业改革一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况,已经为日后的夭折埋下了隐患;二没有针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等的系统性改革举措,从而显得不够诚意;三则表现出了口号大于内容的虚妄性,并没有真正落实减负的魄力和勇气。

    不得不说,自主作业改革的确挺吸引人。但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口号和概念我们已经听得太多,现在需要的就是如何将这些口号和概念变成可以操作的事实。显然,自主作业改革并未脱离喊口号形式化之举,自然也担当不起落实减负的重大责任。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