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观察家
人民大会堂,台上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吴良镛院士作报告,台下学生睡倒一片。近日,此事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
2012年年初,因对我国人居环境建设作出杰出贡献,吴良镛在人民大会堂接受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颁奖。作为建筑大师,吴老自有他的学术可贵之处,也自有他的仰慕者和追随者。吴老作《志存高远 身体力行》的主题报告,实为心灵的一次洗涤和精神的一种激励。但是,把刚刚入学、不情不愿的孩子们拉来当听众,却把真正想听的人拒之门外,不知道主办者想到没有。
事实上,这帮孩子睡倒一片,无非是追随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我们最多说他们不懂礼貌、不尊重他人。真正可悲的是,睡觉不仅仅是这样一场报告的状况,也是目前我国大学课堂上最常见的“风景”。
讲课的人需要被尊重,听课的人同样需要被尊重。课堂教学如果一味唱独角戏,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成了填鸭式的灌输,自我意识极强的大学生们自然是不买账。长此以往,学生们也就形成了惯性思维,不分好坏一概拒之。
与其拉进去听报告,不如拉出来好好体验房子是怎么一层一层盖起来的、图纸设计又是怎么变成田园家居的,或许新的发明创造就在这样的实践中产生了。当然,这不是说课堂教学不重要、学术讲座不需要,而是要制造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结果,就需要报告者真正从听众的兴趣出发,从听众能理解和能接受的角度出发,实现教学相长。
如今,我国一直鼓励创新、创业,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激情从未如此释放过。但要真正做出创新成果,实现真正的创造发明,还需要教育界从小培养和创造愿意学习、愿意思考、愿意探索的精神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