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16日 星期二
“铁穹”导弹防御系统
巴以上空的“死亡之花”
徐建明

    本期特别关注

    前不久,网上发布的一段视频让人对以色列有了直观的认识。这段视频是近期巴以冲突期间,以色列“铁穹”系统同时拦截15发哈马斯火箭弹的视频。视频中,齐射场面壮观,导弹各自急速奔向不同目标,随后天空传来拦截成功的爆炸巨响。这次巴以冲突中,以军方声称拦截率高达90%。那么,“铁穹”究竟是一种什么系统?其作战效能到底如何?请看科技日报特约专稿——

    以色列与哈马斯在加沙地带激战了50天后,双方的战火终于暂时停息。期间,“铁穹”导弹防御系统的出色表现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韩国甚至希望从以色列武器制造商拉斐尔高级防务系统公司购买“铁穹”导弹防御系统,以防御来自朝鲜的威胁。

    自从修建隔离墙以来,以色列面临哈马斯方面的地面袭击少了许多,但哈马斯的火箭弹袭击却一浪高过一浪,与加沙地带相邻的南部和与黎巴嫩接壤的北部地区更是深受其害。为防御哈马斯的火箭弹袭击,以色列国防部于2007年批准了“铁穹”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发,2011年3月27日在南部城市贝尔谢巴附近部署了第一套“铁穹”系统,并于2011年4月7日下午在南部城市阿什凯隆上空击落第一枚发射自加沙地带的火箭弹。如今,“铁穹”防御系统作为以军唯一进行过实战的防御系统,成为防御哈马斯火箭弹袭击的有效盾牌。

    以色列电视台曾如此精彩地描述该系统的作战经过:不管‘喀秋莎’来自何方,总会有一束灿烂的火炬“亲吻”上去,然后绽放出“死亡之花”!

    全天候、机动型拦截系统

    “铁穹”防御系统是以色列国有军工企业拉斐尔国防系统公司研发的全天候、机动型火箭拦截系统,主要用于拦截“喀秋莎”和卡桑火箭炮等射程在5至70千米内的火箭弹。整个系统由雷达、控制系统、发射器三部分组成,实战中这三个独立部分可被部署在不同地方,间隔可达20千米以上,系统可自动探测来袭火箭弹并发射导弹在空中进行拦截。

    一是侦测跟踪雷达。该雷达是由以色列埃尔塔国防公司制造的EL/M-2084有源相控阵多任务雷达,能够探测、跟踪和预测来袭迫击炮弹及火箭弹的轨迹,能分辨出来袭火箭弹可能落入的地区,从而迅速控制拦截弹实施精确拦截。该雷达对火炮弹丸的探测距离为100千米,对飞机和导弹的探测距离为350千米,目标处理能力为每分钟200枚炮弹,对飞机和导弹的目标处理能力为每分钟1200个。

    二是战斗管理与武器控制系统。该系统接收雷达探测的目标弹道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计算预计的弹着点,并对探测到的目标进行拦截分配,在拦截导弹的飞行过程为其提供目标弹道的更新信息。该系统还能够对威胁优先排序,首先迎击威胁较大的目标,如果系统确定来袭火箭弹将坠落在无人区,就不会发射导弹。该系统可安装在卡车上,具有很强的机动性。

    三是导弹发射单元。每套“铁穹”防御系统配备6套发射装置,每套装置装有20枚拉斐尔公司制造的“塔米尔”雷达制导拦截导弹。“塔米尔”导弹携带助推火箭发动机,可在拦截时为导弹提供额外的动力,导弹在飞行中接受地面的中段制导,装备的射频导引头负责终段制导,并能同时对付不同的目标。该弹安装有“命中即摧毁”的战斗部,并装有光电传感器和转向尾翼,机动性能极高。由于该弹拦截目标时采用“命中杀伤”的攻击方式,可将目标击落在更远的地方,避免弹片残骸坠落时产生的二次破坏。值得一提的是,该弹弹头上还装有近炸引信,一旦导弹没有击中目标,在与目标交错的瞬间,该触发装置可引爆弹头将目标击毁。目前,升级型“塔米尔”拦截导弹的射程更远,虚警率更低,自主决策能力以及对各种目标的识别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增强。

    一般来说,敌方火箭弹发射后5秒内,铁穹”系统的EL/M-2084有源相控阵多任务雷达就能发现并跟踪目标弹道,并将这一信息发送给战斗管理与武器控制系统。然后由该系统根据侦测数据计算落点,以确定其对设定地域是否存在威胁,并在确定威胁存在后,发射拦截导弹,在火箭弹落地前将其引爆。具体来说,当敌方火箭弹发射约15秒后,拦截导弹发射,飞行约20秒后,即在拦截前2秒,雷达导引头被激活,控制导弹实施攻击,导弹接近目标的速度大约为800—1000米/秒,并可对火箭弹实施迎面垂直拦截和侧面或后端拦截两种方式。每套“铁穹”系统的防御地域可达150平方公里,可对15千米以外速度达300米/秒的炮弹、火箭弹和155毫米口径弹药等威胁实施拦截。

    拦截成功率饱受外界质疑

    “铁穹”防御系统自问世以来,以色列军方宣称的90%以上的拦截成功率就一直饱受外界质疑,美国武器科学家理查德·劳埃德甚至在《彭博商业周刊》网站撰长文质疑“铁穹”防御系统的有效性。实际上,通过对“铁穹”防御系统的研究发现,该系统至少存在以下两点不足。

    首先是命中率不等于拦截成功率。以色列军方所指的“铁穹”防御系统的拦截率实质上是命中率,即“塔米尔”雷达制导拦截导弹击中哈马斯火箭弹的概率,包括“塔米尔”迎头痛击火箭弹致使其在空中爆炸和“塔米尔”从侧面或后面击中“哈马斯”火箭弹这两种命中方式。然而,从侧面或后面击中“哈马斯”火箭弹弹头通常却不会被引爆,它们在落到地面时仍能爆炸并造成严重破坏,理查德·劳埃德认为这种命中方式不能算作拦截成功,充其量只能算是击落。从军事常识来看,劳埃德的观点无疑正确,因为评价“铁穹”防御系统的有效性关键是看其在空中击毁火箭弹的能力,被击落的火箭弹着地爆炸与没有被命中的火箭弹着地爆炸的性质相同,两者只是运行轨迹的变化而已。

    其次是作战效益太低。“铁穹”系统每枚拦截导弹价值约4万美元,巴勒斯坦武装自制的“喀秋莎”和“卡桑”等射程在5至70千米的火箭弹的成本低于500美元,两者价差近100倍,无疑是大炮打蚊子,太不划算。另外,每套“铁穹”系统的价格大约为4000万美元,以色列军方认为需要在全境部署20套系统才能覆盖每个目标,美国正在提供扩编“铁穹”系统到15个所需的部分资金,但现在只有10个“铁穹”系统可以实战使用。也正是因为作战效益太低,以军曾于2011年宣布“铁穹”系统做好作战准备后,又出乎意料之外将其存储起来,以色列空军更是直言不讳,正是为了省钱才将“铁穹”系统发射单元存储起来,只在日常测试和训练及实际危机时部署。

    “铁穹”还是“铁筛”并不重要

    尽管遭到专家的质疑,以色列和美国仍然对“铁穹”系统痴情不改,并不遗余力地提升其作战性能,系统的技术升级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的确,“铁穹”系统虽存在重大缺陷,但其积极意义仍不可忽视。

    平心而论,面对哈马斯的火箭弹袭击,以色列人用“铁穹”系统迎战,且能达到90%的命中率,总要比一味地钻防空洞躲避好得多。毕竟除先发制人地摧毁哈马斯火箭弹发射装置外,以色列人并没有太多办法应对火箭弹袭击,“铁穹”系统的拦截成功率即使并非以军方所说的那么高,但终究有胜于无,况且也多多少少击毁了一些来袭火箭弹,更给对手以一定的心理震慑。

    “铁穹”系统是目前为止世界第一种能命中来袭火箭弹的防御武器系统,开创了导弹打击火箭弹的先河,军事技术意义非同小可。而该系统目前存在的不足,正可以成为推动相关军事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以色列拉斐尔公司正在研制的Iron Beam激光防御系统就是一个例证。有资料显示,Iron Beam系统由一个防空雷达、指挥和控制单元及两个高能量激光系统组成,用电力驱动发射固态激光,可以拦截未被“铁穹”阻截的迫击炮弹、火箭弹和无人机等飞行物,并能将战争对周边的损害减至最小,甚至不会危害攻击目标附近的空中交通,将于2015年年中完成实战部署。

    同时,与专家的质疑不同,以色列民众对“铁穹”系统赞赏有加。正如以色列瓦克宁市长所言:过去警报响起,大家都往防空洞跑,现在听见警报响起,很多人反而往屋顶跑,围观铁穹拦截火箭弹,还有人带着啤酒和沙滩椅!由此可见,“铁穹”系统对以色列民众心理的积极作用有多么大。

    由于“铁穹”系统性价比远高于德国的MANTIS系统,且有良好的实战表现,正日益受到韩国和印度等国家的青睐。印度军方认为以色列“铁穹”系统能防御巴基斯坦部署在印巴边境线上的纳斯尔短程战术核导弹,近年来对“铁穹”系统的兴趣日益浓烈;而随着朝鲜导弹及野战火炮战力的急速提升,韩国军方甚至认为“铁穹”系统的防御作战效益比计划引进的命中率超过70%的PAC-3还要好,最近还为购买“铁穹”系统增加了2.25亿美元的预算。

    实际上,人类历史的发展表明,任何一种防御武器系统都难以防范一切外来威胁,以色列人民要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唯有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以巴之间的纷争与矛盾,冤冤相报则永无尽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