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从来没有任何一家其他公司实现过Facebook那样的扩张。绝大部分初创企业没有筹集正规的风险投资,而且,所有风险资本组合中都散落着很多失败。这是新商业的真实世界,而非硅谷那种近乎空想的土地。
此外,尽管我鼓励年轻人自己创业,但实际上,多数人都是在30多岁或40多岁获得成功的。至于管理,经验非常重要——甚至连风险投资也明白这点。指望年轻人走出大学校门就创业成功只会让人失望。
相对而言,认为科技财富一蹴而就的错觉出现得比较晚。托马斯·爱迪生和其他发明家都是经过多年努力才创造出财富的。实际上,互联网泡沫让处于初期阶段、不拥有有形资产的企业在没有财产、特许权、收入、专利当然也没有利润的情况下,根据一项计划就能筹集巨额资金,这在资本主义的历史上是头一次。谷歌和亚马逊等令人吃惊的赢家令金融界扭曲,它们的故事表明,即便似乎没有得到验证的业务模式,企业也能赚取巨额利润。但实际上它们没有改变规则:它们只是例外。
我个人的经验是,企业通常要用5到10年的时间才能实现突破。在此期间,那些注定失败的企业将半途而废,只有那些有生存能力的企业存续下来。这是一些经久不衰的企业,具备自我维持的能力和潜力。它们的领导者是那些坚持不懈、并且在创办企业过程中不断成熟起来的意志坚定的创始人。
创建最优秀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迅速将其脱手。对于那些从一开始就关注于不光彩的快速退出的企业所有者,我本能地持怀疑态度。我喜欢那些持久、可以产生现金、以金融回报的形式支付股息的项目,所有者不会完全着迷于为融资家快速创造资本收益。我更青睐那些专注于消费者、竞争者并且超额实现今年预算的管理者。这些才是真正商业性企业的根基。
一个学生凭借一台笔记本电脑就创建一家企业,这种充满传奇色彩的神话需要做出调整。多数企业都服务于平淡的要求,很有可能是商业应用、而非像Facebook那样时髦的消费者项目。很多企业将成为生活方式企业,但很难有一家会成为纪录的创造者。但对于创始人来说,这并不会让这些企业的有效性和价值有所减弱。
以令人晕眩的速度迅速崛起的企业,往往也会以同样的速度陨落。网络鼓励了很多进入者,还有那些看似无懈可击的垄断者——直至他们丧失垄断地位。因为在线用户反复无常:不妨看看社交网络MySpace和Bebo的倒台吧。
但至少,扎克伯格比夸夸其谈的其他人更能够励志。
(稿件来源:英国《金融时报》,译者:梁艳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