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14日 星期四
校园足球 如何突围?
新华社记者 朱翃 吴振东

    近日,在上海的几所中学里,举行了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对于中国足球而言,由教育部门主导的体育教育改革举措无疑是提升足球群众基础、特别是青少年足球人口的重要“推手”。而校园足球自身如何才能突破困境、走出新路,让学生们在球场上重绽青春活力,值得人们期待。

    年龄越大 踢球越少?

    “现在是小学的校园足球搞得比较好,到了初中高中,孩子们就不愿再走近绿茵场了。”参赛的广州市南武中学足球领队陆淑芬说。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无论是东部沿海地区,还是中西部等边远地区,校园足球都面临着随着学生年龄增长、课业增加,足球发展之路越来越窄的困境。

    四川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足球队教练樊渝告诉记者,现在的青少年足球越往上走,发展得越不好。“小学课业压力小,家长愿意孩子出于锻炼的目的来踢球,到了初高中,由于踢球出路不好,又担心影响学业,家长不愿意送孩子踢球,因此很多足球好苗子都在小学、初中就流失了。”

    来自新疆的木合普拉是本届学生运动会新疆男足的主力,今年初三毕业的他虽然深爱足球,却也不得不向家长和学业“低头”,逐渐疏离足球。“我们新疆有很多好的足球苗子,但是父母觉得踢球看不到出路,因此都不让孩子们走职业足球的道路,到了高中都完全去读书了,很少再踢球了,” 木合普拉说。

    “青少年足球谈了很多年,说得多做得少,重点还在于把政策落实到位。”辽宁大连八中足球潘教练表示,现在初高中选拔足球苗子很困难,学校文化课要求高,家长不支持,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少。“大家都是嘴上说政策,心里没有底,自然难以落实。”

    打通升学 有出路才有信心

    由教育部门主推校园足球,让人有很多期待。因为与体育主管部门相比,教育部门对于校园足球的改革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不仅因为教育部门掌握了大量的青少年资源,更因为在九年义务制教育与高中、大学的衔接方面,教育部门有更多经验与主导权。

    初高中与大学的顺畅衔接,不仅关系到“足球小将”的出路问题,更是校园足球发展的关键问题。年龄越大、踢球越少的尴尬境地,折射的正是家长、学校乃至学生自己对校园足球出路的不自信。

    据了解,未来教育部将把学生体质状况和体育特长如实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并通过招生考试,疏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如果这一举措能够切实有效地得到落实,那对中国足球而言“善莫大焉”,由此不仅将拓展大量的青少年足球人口,更会带来源源不断的优秀足球后备人才。

    学校对有体育特长学生的特招,并在高中、大学中继续专项突破,在欧美等国已有相当成功的经验。许多闻名世界的美国体育明星,都出自名牌大学;篮球、橄榄球等职业联赛中的运动员,更是绝大部分都来自高校。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年仅17岁的美国女将米西·富兰克林以四金一铜的佳绩一战成名,成为美国游泳军团的最大黑马。然而虽被尊为“女版菲尔普斯”,但富兰克林更想向菲尔普斯这位老大哥请教的,不是游泳技术,而是如何用奥运金牌赢得一张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环境与时间 足球突围需“两翼齐飞”

    近年来假球、黑球、赌球等问题频出,足球圈已然变成“大染缸”,使得不少家长要求孩子对绿茵场敬而远之。上海曹杨二中足球队领队倪伟国告诉记者,由于目前足球的大环境不理想,让家长、学校都对孩子踢球顾虑重重。

    “大环境对足球发展很重要。比如1999年女足夺得世界杯亚军之后,女足涌现出一批球员;2000年左右时,甲A联赛风风火火,中国男足也打进世界杯决赛圈,那时候很多家长愿意孩子来踢足球,”倪伟国说。“好环境与青少年足球可以相互促进、良性循环,而不良环境则侵蚀着足球的群众基础。”

    除了环境,时间与耐心也是校园足球突围的关键。不少基层的足球教练和球员都认为,近几年校园足球的发展还是有所进步的,由于足球是一个需要长期培养的项目,因此全社会也应该给校园足球一点时间和耐心。

    “现在的足球需要时间,而不是钱的问题,这也不仅仅是足球面临的问题,其他大球也是如此。体育应该融入大家的生活,成为平时休闲娱乐的一部分,这就牵涉到改变生活方式的问题,”北京人大附中足球队教练胡建平说,“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很难愿意在当下这个环境下让孩子去踢球。中国足球的出路还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在发展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先喜欢体育,喜欢足球,当体育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踢球的孩子就自然而然地多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