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 (记者苏雪燕 陈雯瑾)当传统金融遭遇互联网金融时,是“一山难容二虎”还是可以另辟蹊径共谋发展?新华社副社长慎海雄2日表示,新兴产业形态的兴起,并不一定意味着传统产业形态彻底消亡。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两者之间只有做到互补互融、互学互鉴,方可实现1+1>2的化学反应,而不是1-1=0。
慎海雄是在“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圆桌会议”上作上述表示的。“随着新兴产业形态的兴起,在‘非此即彼、有我没你’之间,应该还有一种选择,这就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互联互通、互鉴互学,在融合中实现优势互补、创新发展。”他说。
慎海雄表示,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在资本配置、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作为新生力量的互联网金融,对于解决传统金融业的某些弊端,破解居民投资渠道单一、融资分布不均衡等突出问题和促进金融领域深化改革等产生了强大的“鲶鱼效应”。
慎海雄认为,网络交易平台、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为金融产品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条件。互联网渠道多元、受众广泛、传播通畅,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快速成长提供了市场条件。基于互联网思维设计的金融产品,投资门槛低、交易便捷、服务精准、模式灵活,大大拓宽了金融服务的边界和创新空间。
慎海雄还表示,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普惠金融、小微金融的长足发展,离不开传统金融的雄厚实力作为支撑;传统金融生态的安全稳定,是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土壤。“杂交出优势。”慎海雄说,“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两者之间只有做到互补互融、互学互鉴,方可实现1+1>2的化学反应,而不是1-1=0。”
“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圆桌会议”由新华社中经社控股所属《金融世界》、中国金融信息网与中国互联网协会共同主办,旨在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全方位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