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29日 星期二
缓控释肥:高速发展产销量全球第一

    今年全球经济逐步回暖,化肥出口政策放宽。但化肥产业供大于求,行业竞争更为激烈,调整产品结构、转变经营模式,提高综合竞争力刻不容缓。

    缓控释肥由于具有高效、高产、生态、环保的优势。从2007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提出支持高效肥料的使用,在这一背景下,是否意味着高效环保的缓控释肥前景一片广阔呢?

    化肥行业整体效率出现下滑

    我国是化肥生产和使用的第一大国,化肥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年是我国化肥工业“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四个关键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化肥行业整体效率出现下滑。

    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化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6%,利润却同比下降19.2%。进入2014年,化肥行业没有完全从去年低谷当中走出来,传统三大化肥产品利润均有大幅下降,统计显示,一季度,化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036.3亿元,同比增长4.8%,利润72.6亿元,同比下降31.8%。其中氮肥去年盈利了27亿,今年亏损了10.8亿,下滑非常明显。与此同时,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却保持稳步上升。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石化处余友成分析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一个根本原因是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导致亏损面扩大。“随着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氮肥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大部分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的边缘。”

    “另外,产能过剩的矛盾依然突出,” 余友成说,目前我国尿素产能8000万吨,国内市场需求6000万吨,磷肥产能2200万吨,国内需求1300万吨。氮肥行业开工率45.8%,“所以产能过剩问题该是很突出的”。

    缓控释肥产销量雄踞世界首位

    “从世界缓控释肥料消费量看,1995年,世界总消费量只有54万吨左右。经过十年的发展,达到了138万吨,这其中中国的消费量达到60万吨。又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在世界总比例上升到70%左右,接近300万吨的消费量。”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强博士这样介绍全球缓控释肥消费情况。

    实际上,缓控释肥在欧美国家主要消费在园艺、草坪等高端经济作物上,价格昂贵,被称为“贵族肥料”,在农业大田作物上应用比例比较少。

    近年来,中国缓控释肥产业从小到大,快速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科研和生产单位,它们持续不断的在新型肥料领域攻克技术难题,并逐渐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缓控释肥技术体系,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生产体系。比如,金正大集团依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年产缓控释肥170万吨,连续7年稳居世界缓控释肥产销量榜首,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生产使用缓控释肥规模最大的国家。

    与此同时,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缓控释肥产业发展,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了要加快发展适合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特点的专用肥缓控释肥,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启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缓释肥料使用补助试点”,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8项“三农”工作重点,继续支持高效肥料的使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农业部等政府主管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扶持这项产业的发展,缓控释肥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期。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多种缓控释肥技术得到应用,比如树脂包膜、硫包膜等等技术,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价格已逐步“平民化”,目前缓控释肥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大田作物,这几年的年均增长率均保持在50%以上。”张强说。

    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在这次论坛上,一些专家也提出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整体规模还比较小,虽然对农业增产节收有很大作用,但是它整体的贡献还是比较小,在整个化肥行业中,缓控释肥占比只有很少比例。”张强说。

    在缓控释肥的推广应用过程中,也发现存在几个问题。比如说对施肥技术的研究不足,缺乏一些详细的操作规程,甚至出现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以及一些夸大产品功效的宣传,“这些对农民造成了一定的误导,严重的还给农民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一个好的产品如果应用技术不恰当,不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一些优秀企业探索农化服务新模式,主动承担起新型肥料科普的社会责任。比如金正大集团很早就建立科学的试验示范体系,建立完善的农化服务体系,在市场营销模式上做了许多创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