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直华 |
想跟大家说几个从接听电话引出的故事。
最近一次来电。7月3日,尹传红来电约稿。所为何事?原来,本报将迎来创刊后第10000期,届时要出版纪念专刊。这是件高兴事!廿八载,万千来电铭刻了多少情感记忆。
最早一次来电。1985年秋,正在实验室做实验,忽听有同事喊我:“到办公室接电话!”拿起听筒:“王直华,你愿意到《中国科技报》工作吗?”首次通话,竟如此率直。多年后我与张孟军谈及此事,皆笑。廿八载,万千来电留下了多少情感故事。
17年前的来电。1997年12月30日下午6时。我打开录音电话。“留言2”:“留海尔—波普式发型,穿多莉羊毛衫,开索杰纳火星车,这些,是1997年世界上时髦的事情。——李启斌”。北京天文台李台长传来漫画令我感慨:科学,理性也动情。一万期,抒写了多少科技故事、多少有“情感智力”的科学家!
14年前的来电。2000年秋。上海科技出版社吴智仁社长打来电话,说寄来一本刚出版的《科学与艺术》。主编李政道写道:早在1993年和1995年,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便分别与炎黄艺术馆、科技日报社举办了“科学与艺术研讨会”。这是一个关于创造和创造力的课题,意义深远。一万期,传播了多少创新故事、多少有“情感动力”的创造者!
廿八载、一万期,那里面有咱们的故事、咱们的记忆。
廿八载、一万期,咱们的、大家的,情感的、创造的。
(作者系《科技日报》原副总编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原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