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仙辉小组通过电阻率和磁化率测量表明,该体系的超导临界温度已达到了43开尔文(零下230.15摄氏度)。该材料为除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之外第一个临界温度超过40开尔文的非铜氧化物超导体,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麦克米兰曾经断定,传统超导临界温度最高只能达到39开)。
我科学家首次突破“麦克米兰极限”
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获重大进展引起国际关注
2008年6月6日 科技日报1版 吴长锋
1986年,科学家发现了第一种高温超导材料——镧钡铜氧化物。自那以后,铜基超导材料一直是全世界物理学家的研究热点。
2008年,日本科学家发现,氟掺杂镧氧铁砷化合物在临界温度26开尔文(K)(零下247℃)时,即具有超导特性。一个月后,中国科技大学陈仙辉领导的科研小组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王楠林领导的科研小组又几乎同时报道,氟掺杂钐(铈)氧铁砷化合物的临界温度突破了常规超导体40K的极限。紧接着物理所的赵忠贤领导的研究小组又将临界温度提高到55K(零下218℃)。
这一发现使高温超导基础研究领域有了新的突破,为新型高温超导研究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铁基高温超导材料的出现,也印证了一句话:在科学研究上总有出其不意的惊喜。
在铁基超导材料发现后的4年中,科学家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其超导机制的研究中,其中超导电子波函数的对称性又是解决超导机制最重要的一环。我国科学家在这方面做出了世界一流的工作,例如我国的研究小组利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发现了铁基超导体中依赖费米面无节点的超导能隙。除了在铁基超导新材料的探索中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其超导机制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中,我们都处在世界领先的地位,也期待着在高温超导机制的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铁基超导,过去的惊喜、未来的期待,我们都忠实记录。
(上图为中科院院士赵忠贤和团队在高温超导实验室,从左至右分别为:丁洪、王楠林、方忠、赵忠贤、陈仙辉、闻海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