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义雷
■姑妄之言
“一个月,组织了几个展会,太累了;有些企业,被我们组织着,来了好几回,却没人光顾。”最近,某个在政府工作的朋友,聊起了自己的苦恼。在牢骚发完之后,他也坦言,不管“政府办展会应该不应该”,但这中间确实存在重复办展的问题。
对于是否“重复办展”,有人从展会的名称上加以批驳,“有科技的,有环保的,有服务业的,可以看出来,定位其实并不相同”。不过,无论怎样解释,也改变不了“企业多次被组织”却“少有交易发生”的现实。
政府办展会本是一件好事。在我国,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企业的主体地位不强,政府搭台能为企业创造更多交流和交易的机会;利用大型展会之机,政府可以把人气搞旺,提高城市知名度,实现经济收益。
不过,随着展览业快速崛起,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打造会展城市的行列,重复办展之势愈演愈烈,主要城市之间展开激烈争夺,同一城市里内容相同或相似的展会也在不期而遇。
稍稍了解一下就能知道,现阶段,展会的审批权,分散在国家工商总局、外交部、商务部、中国贸促会等部委手中,各自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审批和备案。同时,展会门槛较低,举办方各有各的渠道,彼此没有协商沟通,没有统筹规划,难免定位不准,盲目发展。
当年的“一举两得”,逐有“人财两空”的趋势。一方面,一些城市以为举办展会就像波音飞机在天空撒钱一样,能带来滚滚财源,费了不少劲,却没带来预期收益;一方面,资源分散了,参展商和采购商无所适从,不知该到哪里去,展会效果大打折扣。
其实,在展览业发达的国家,企业是展会的主体,因此更讲求实际效果,比如参展商的满意度,观众的满意度,参展商的收获,展会实际达成的交易额、合作意向等。相比之下,我国很多展会,延续了计划经济的思维和惯性,政府处于过于强势的地位,注重形式甚于内容。展会办得轰轰烈烈,领导有面子,但往往有气势没效益,甚至出现了全场只见参展商呆坐的奇特景象。
为了办好展会,各级政府挖空心思,一些地方甚至替参展商支付场租,却偏偏忽视了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一些参展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小的,明知参展带不来收益,但不愿得罪政府,只能派几个人应付了事。一年又一年的造势,看似繁花似锦,但究竟谁是展会的赢家,早已无人关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