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07日 星期六
录取制度才是高考改革硬骨头
本报记者 吴佳珅

    有舆论称,北京高考是在“啃硬骨头”。对此,知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真正的“啃硬骨头”不是高考科目改革,而是录取制度改革,推进政府放权,落实大学招生自主权、扩大学生选择权。

    熊丙奇直言,目前高考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革。“真的改革意味着突破原有的应试体系。可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我看不到任何突破,教育部门对于教育的做法只是换汤不换药。”

    招考分离——不以考试为唯一衡量标准进行招生,一直是熊丙奇所倡导的。缘何难以推进?“最根本的原因是维护现有的教育权力和利益格局。”他说,我国教育改革,还没有建立要求权力部门必须放权的改革机制,在目前行政主导的改革机制下,高考改革的话题,也从探讨如何推进招考分离,又回到学科改革上。

    在熊丙奇看来,要打破集中录取制度,整体改变应试教育体系,在现实中极为艰难。由于集中制度不能打破,高考改革所能做的就是学科调整,增加考试科目,或者调整科目的分值、计分方式,这其实是我国过去20多年来一以贯之的高考改革思路。如此“改革”的结果,非但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使高考焦虑越来越严重,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从一个高度走向新的高度。

    事实上,所谓的高考“改革”一直就没有间断过。自20世纪80年代起,高考科目从考7门变为考6门,再到后来推进3+X、3+1、3+2,命题从全国走向分省命题。熊丙奇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录取方式始终未变。

    “即使2003年部分高校试点自主招生,也是将自主招生和集中录取制度嫁接。所谓的自主招生,不过是获得一定的高考录取优惠而已。”熊丙奇强调。

    (科技日报北京6月6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