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 2014年高考大幕即将拉开,根据广州市招考办近期公布的数据,今年广州共有35名外省户籍中职生通过了异地高考的资格审核,成为广州首批异地高考生。熊嘉俊是广州首批35名异地高考生之一,图为他在展示他的高考准考证。新华社记者 梁旭摄
本报记者 付丽丽 本报实习生 宁芝
■周末特别策划
杨光(化名)最近很是困惑。作为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实验高中的一名高级教师,他已经从事英语教学近30年。面对此次高考改革,他坦言:“有点摸不着头绪。”
6月7日,全国百万学子奔赴高考考场,接受人生的第一次“大考”,而同样备受关注的,则是高考改革的话题。
年初,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教育部将出台“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
一石激起千层浪,自此,高考改革议题在民间持续发酵。
近日,更有专家透露,全国高考方案已经初步确定:考语数外三门,其中外语是社会化考试,目前的考虑是一年考两次,也有建议以后可以适当增加次数。
如果高考制度改革是一只蝴蝶,它每扇动一次翅膀,将会带来怎样的海啸?
“高考36年,英语竟然不统考了”
“考试招生领域启动的这一改革,可以说是势在必行、众望所归,有可能成为一场实质性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此前表示。
在即将出炉的方案中,因引入“社会化考试”概念,英语不再在高考时统一举行,而是实行一年多考的改革变动尤为引人注目。
杨光更是感慨:“高考36年,英语竟然不统考了。”
有资料显示,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时已有英语考试,以选择题等客观题为主,无听力考试;1983年,初中升高中考试首次需考英语;1984年,英语正式列入高考科目;1992年,由于分科制改革,英语从一个必考科目陡然升级为高考三大主科之一;2013年,全国多地酝酿高考新政,均拿英语考试“开刀”,英语拟退出全国统考……
谈及改革对教学的影响,杨光更是苦不堪言。由于改革大趋势已定,他所教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普遍不太重视。“80个学生的班级能有20个学生在真正学习就不错了,150分的考卷考二三十分的比比皆是,能考60分就基本是高分了。”
“当然,这其中也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比如说就业压力,学生再也不把高考当做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等等。”杨光补充说。
对此,北京101中学的英语组组长张燕说:“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意味着有些学生如果考到了满意的分数,高一就可以不学英语了,那未来的教学工作应该如何开展呢?”
她表示,此次改革虽然增强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但对实际的教学工作却造成了困难。未来教学中,只能慢慢去适应这个变化,更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一些难而深的东西只能放到选修课上了。
同样面对改革,由于四川省高考改革实施方案目前还没有出台,成都市太平中学的英语老师苏容倒显得比较平静。
四川高考改革实施方案2017年才开始推广实施,所以现在正在上高一的学生不受影响。“该给学生讲还是认真讲,不管分值多少。如果高考改革方案真正实施起来,英语分值降低,我的压力反而没那么大。”苏容笑道。
英语一年多考对农村学生是“福”还是“祸”
在此次高考英语改革中,赞成者与反对者各执一词,难决高下。俞敏洪——新东方创始人、著名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尽管其从事英语教育,但他一直呼吁英语考试的分值和难度应该下降。
长期以来,俞敏洪一直关注中国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不合理问题。针对英语,他曾专门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在高考时,农村孩子英语高考的平均分,会比城市孩子低20分左右。“这20分其实要把一大批孩子从一本拉到二本、或者从二本拉到三本,甚至从一本直接就拉到三本。本来可以进入三本的孩子就上不了大学了。”
因此,俞敏洪表示,由于我国存在相当大的城乡差别,农村学生受教育的条件远不如城市学生,英语分数权重越大对农村学生越不利,在高考竞争中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同的起跑线上。降低英语分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缩小城乡差别导致的英语成绩差异。
对此,杨光并不认同。“对农村学生来说,这是个很大的冲击。”他说,本来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条件就不太具备,如此降低考试分值,学生更加不重视,如果将来招生制度规定90分以上才能报考北大、清华,85分以上才能报考重点大学,这对农村学生来讲就更没有希望了。
在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凌宗伟看来,英语“一年多考”的确为学生增加了机会,然而也会给学生带来更多负担,不仅是课业负担,还有经济负担。“我个人认为多考只会拉大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农村的孩子经济条件够不上,考一次已经承受不起,更何况多次考试呢。”
闲暇之余,苏容也会和同事们讨论:英语考试一年多考对学生公不公平?多次考试题目、时间不一样,以哪次成绩为准……“如果英语实施一年多考,好多学生都不会放弃多次考试的机会,这究竟是减负还是增负,我们都说不准。”
英语缘何成为众矢之的
近年来,高校英语学习和高考英语改革的讨论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英语缘何成为众矢之的?有专家表示,一方面,社会各界认为英语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而真正的英语交流还是一个大难题。
与此同时,全国普遍出现了汉语弱化病,“中国人写汉字能力变差”等新闻也屡现报刊,这也加剧了人们对强化母语、弱化英语的讨论。
对此,凌宗伟指出,通过弱化英语来迫使学生重视汉语的行为,这属于治标不治本,不会改变我国教育中存在的根本问题。“语文分值增加,语文课时也会随之增加,这样只会增加语文老师的课业负担。因为课时这么多,老师只会去应付,拼命找复习资料打印、复印给学生考,考了批,批了再考。”
事实上,我国的英语教育一直存在很多问题,过分重视语法的学习,忽略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但“汉语弱化”,根源并不在于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而是方便快捷的打字和网络语言交流,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们的思考和手写能力。
所以,有专家认为,英语减不减分,恐怕不是高考改革的核心问题。在另一方面,如何积极应对英语教学的弊端,让英语学习专业化、实用化,这才应该是我们对于英语学习和考试应该有的态度。
凌宗伟也表示,从长远来看,如果真的使我们的学生英语能力大幅下降的话,我国年轻人在全世界的竞争力就会处于劣势,因为英语毕竟是打开国际大门的第一关。
(科技日报北京6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