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05日 星期四
最美的基层女军医
——记济南军区第153医院妇产科主任张红娟(上)

    朱廷伟 李玉银 江豪 石林

    ■时代先锋 

    济南军区第153医院妇产科主任张红娟,是一位基层的普通医生,接生上万名婴儿,接诊10多万名患者,实施手术7000多例。无数患者慕其名而来,成为病人最信任的医生。

    张红娟,这位看上去单薄、瘦弱的女子,却有不让须眉的刚强与坚毅,在一次次抢险救灾中冲在最前面。汶川连续奋战100多天,玉树62昼夜从未停歇,成为医院领导和同事心目中最放心的医生,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放心、信任、无私,把最美的形容词汇聚到一起能勾勒出最美的她。从医22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近这位最美的基层女军医,解读光环背后的故事,感悟她的从医之道。

    要像马兰花一样坚强

    新疆马兰,处处都是戈壁滩,只有很少的一片杨树,其他植物很难生长,只有马兰花不怕干旱,一簇簇,一丛丛,绽放得格外美丽。张红娟从小在这里长大,她说独爱马兰花,不仅因为它花开漂亮,更欣赏它顽强的生命力。

    张红娟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爸爸生前系空军某师领航室主任、歼击机飞行员。在张红娟的记忆里,爸爸是个特别随和的人,高大魁梧,浓眉方脸,经常穿一身蓝色飞行服,英俊帅气。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81年秋,张红娟的爸爸驾驶当时我国先进的战机试飞训练时,飞机突然出现故障。塔台命令他跳伞,他哪里舍得。他想凭过硬的飞行技术保住战机,然而几次尝试都没有成功……

    那一年,张红娟才9岁。她知道,爸爸是英雄,是为军队的强大而英勇牺牲的,长大也要像爸爸一样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马兰花开正盛时,张红娟兴高采烈地带着录取通知书去军校报到。

    3年的军校生涯,张红娟仍是佼佼者,近20门课程,门门优秀。毕业考试,她又在全年级毕业学员中夺取第一名,被评为“全优学员”,享受到高定一级的殊遇。

    精心做好每一台手术

    从医22年,从事妇产专业19年,接诊近10万人,接生婴儿超过万人,实施妇科手术7000多例,没有一次失误,没有接到一起投诉。这一串数字让人惊奇!

    人们常说,百密必有一疏。张红娟为什么能够做到万无一失?张红娟的授业恩师、妇产科原主任何康玲说,因为张红娟在业务上一直追求上进,练就一手好医术。

    张红娟把中国现代妇产医学奠基人林巧稚当作自己的偶像。林巧稚曾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妇产科医生,做一名优秀的妇产科医生,还应当像绣娘一样心灵手巧。

    张红娟为了练好灵巧之手,经常做针线活,平时有时间就自己缝补衣服、钩花活、织毛衣,每一样都做得精巧细致。

    外科同行们都夸她做的手术“就跟绣花一样漂亮”,不仅细致,伤口愈合好,而且动作一点也不慢。

    这些年,张红娟为了追求高超医术,从未停歇过努力的脚步,也让她从学员到医生、再到科主任,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纪录:

    第一堂活体解剖课上,她第一个在麻醉过的兔子身上做气管切开手术;35岁晋升为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成为医院最年轻的专业技术骨干之一;到西南医院深造,指导老师破例让她主刀,成功完成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成为医院掌握这一技术的第一位妇产科医生……

    用张红娟的话说:“我只要上了手术台,其他的什么都忘了。”

    由于医院人手紧张,张红娟又是业务骨干,产后刚满3个月就重新回到手术室。这一次遇到一个疑难病例,张红娟担心手术时间长,家里距离医院较远,孩子喂不成奶,就干脆要求丈夫和孩子一起到医院。果然,手术一直做了6个小时,等做完手术,张红娟才想起襁褓中的儿子。此时,儿子早已饿得哭着被丈夫抱回家吃奶粉去了。

    2010年玉树抗震救灾中,正是凭着这种敬业精神,张红娟连续奋战62个昼夜,在玉树这个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较高的藏区,创下了接生73个“玉树宝宝”无一死亡、做妇科手术27例无一感染的医学奇迹。

    一辈子都要对病人好

    “孩子,你记着,一辈子都要对病人好!”张红娟毕业从医后,妈妈千叮咛万嘱咐她,要记住党和国家的恩情,用出色的工作回报党和群众。

    “军医不仅代表着自己和医院,更代表着党和军队。”张红娟暗下决心,要做一个为党旗军旗增辉、让人民群众贴心暖心的好医生。

    在153医院妇产科,张红娟是一面“金字招牌”,很多患者都是慕名而来。作为一名年轻的医生,张红娟为啥会受到患者的欢迎?院长李晓琼回答说,因为张红娟最会替患者着想。

    2012年5月的一天晚上,一名靠收废品为生的农村孕妇,在丈夫的搀扶下来到了妇产科。由于家里堆满废旧品,生活环境差,孕妇身上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异味。

    看到病人时,不少医护人员都掩鼻躲避,可张红娟却热情地迎了上去。由于床位已满,她主动把自己的办公室腾出来,临时增加了病床,并亲自给产妇清洗身体,更换病号服,为她接生。

    在张红娟眼里,药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赚钱的。来医院的人都不容易,能省一分决不多花一厘,能用普通药一定不用高价药。所以,尽量开小处方,尽量用廉价药,尽量少做检查……张红娟给自己立下这样一个规矩。她也因此被患者称为“最会给病人省钱的医生”。

    新疆籍老人王亚茹,年近六旬,在郑州探亲期间查出患有子宫癌,手术后,需要多次做化疗。

    张红娟专门为她制定了一套化疗方案,三步并两步,两样药并一样药,既减少了费用,还减轻了痛苦。考虑到来回路途远,张红娟就劝老人用调整好的化疗方案在当地治疗,老人却说:“路途再远我也不怕,我就相信你!”

    “只有像对待家人那样对待患者,才会尊重她们、理解她们,无微不至地关心她们。”张红娟像亲人一样,对待每一个患者。

    回族妇女杨大姐患了侵蚀性葡萄胎,经济拮据,手术后化疗没多久,竟放弃治疗悄悄回家。电话不接、短信也不回,张红娟就直接登门拜访,一句“大姐,我来接你了”,让杨大姐泪流不止。

    此后治疗,张红娟为她买锅单独开灶,熬鸡汤、炖羊排……“报销”来回路费,化疗结束还建议医院减免了大部分医药费。“我的命就是您给的啊!”杨大姐出院时婆娑双眼泪湿了张红娟的肩头。

    浙江籍一位商人在张红娟这里顺利地生完孩子后,把10多个亲朋好友都引荐过来……

    这些年来,张红娟对病人施以仁心诚意,从来不图回报。有许多人给她送来锦旗、感谢信,挂满了那个小荣誉室。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