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建设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要以亩均、人均和科技论英雄,”嘉善县委书记姚高员说,关键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以科技论英雄。
姚高员说这话时,正是浙江省省长李强在此间宣布启动示范点建设一周年之际。4月23日,他对跟随浙江省委宣传部组织的采访团来到嘉善的科技日报记者说,改革有风险,我们要有担当意识,要在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先行先试,给发展换新的“发动机”。
2013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嘉善县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嘉善县抓住机遇,制定了“三区一园”为目标的示范点发展规划: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城乡统筹先行区、开放合作先导区、民生幸福新家园。这四大领域改革包含12个改革大项,细化为100个具体改革项目,并出台了相关综合配套改革政策。姚高员表示,嘉善要先行先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创造新经验,为长三角地区县域产业转型发展提供示范。
“以科技论英雄”是嘉善县建设国家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探索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打造“产业创新链”
这是一个从孵化器、加速器到产业园全过程的产业创新链。进入这个创新链,创业者从带着项目设想进科技孵化器孵化,毕业后进入加速器,有一定规模再进入嘉善归谷科技园等产业园进行产业化生产,整个过程一般只需要3—5年时间。在这期间,企业享受到政府科技创新的种种优惠政策和保姆式的创新服务。
这个链条中,全球首台自动进样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在嘉善生产出来,除正常细胞分类外,还能对异常细胞进行识别和报警,对于某些血液疾病如白血病的早期发现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这在当时只是一份科研方案。”发明人楚建军说。
2011年楚建军创办“嘉善加斯戴克”进入嘉善科技创业孵化器,获得了200万元的启动资金。在国内首次将核酸荧光染色技术用在同类产品中,获得了更好的白细胞分类准确度和幼稚细胞报警灵敏度,只用了短短1年半时间,产品申报发明专利7件。自2013年11月开始销售以来,他们自主研发的产品在国内装机50多台。楚建军说,嘉善是创新创业的好地方,我们在科技孵化器的成果,让高端检验技术进入基层医疗机构。
据嘉善县科技局局长董利强介绍,孵化器目前累计引进孵化企业211家,在孵企业108家。在创新产业链的带动下,嘉善的主导产业从电声、木业、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逐渐地转向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软件产业等产业。
探索知识产权发展新机制。试行“1234知识产权委托管服务模式”
“1234知识产权委托管服务模式”就是建设一个平台,在网上建立“嘉善县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首创分类托管、全镇托管二次委托;创新完全式托管、项目式托管、顾问式托管三类模式;推出培训式服务、点对点服务、专家式服务、高端式服务四项服务。
为企业提供专利、商标、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申请代理、维护、维权经及发展战略研究等全程托管服务。到目前,嘉善县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已为201家企业及个人代理申请专利2507件,与169家企业和2个乡镇签订了知识产权托管协议。
探索政府创新服务方式,加强公共科技平台建设
嘉善县先后与中科院上海分院等共建了数码电子、装备技术、新材料等6个行业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并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政府引导、研究机构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机制让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活力增加。
浙江省嘉善电声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了中科院承担地方重大平台建设零的突破。中科电声研发中心已建成华东地区最高规格的全消声实验室。嘉善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服务企业点面增多,成果产业化渐成气候。西南自动化研究所长三角分所结合嘉善县高端装备制造业需求,研发新产品、新工艺,为海力达、大冶机电等企业成功开发出多工位液压数控系统,现广泛用于机械、轴承等行业。中科电声研发中心为新嘉联等308家企业提供11432个产品检测等服务。
一年来,嘉善县抓住“天时、地利、人和”,发挥比较优势,成功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6名,建立“千人计划”项目转化中心、启动建设临沪科技城、归谷科技园正式开园、IBM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嘉善。
在嘉善,科技日报记者发现,深化以接轨上海为重点的区域合作正翻开“以科技论英雄”新的一页:重点推进上海现代服务业向嘉善外溢、上海高端人才向嘉善转移、上海优秀浙商向嘉善回归、上海科技成果在嘉善转化,嘉善正涌动着一股接轨上海科技合作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