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秋,一项新的科研成果引起世界地球物理学界的瞩目:两位中国学者发现, 美国东部在岩石圈的下方大概两百公里左右,隐藏着一个类似于走廊形状的侵蚀轨迹,是由地幔热柱形成的。该热点路径可能对新马德里裂谷带中生代晚期的重新活动有关,也可能造成美国东部的地震活动(200年前,这里经历了三次7级以上强震)。专业机构Discovery评论,此项成果表明地震学与地球动力学交叉研究对于理解地幔及地壳演化过程的重要性。
这两位学者都三十来岁,都是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其中一位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冷伟。这位自“小时候就喜欢读科幻小说,幻想着遥不可及的宇宙,梦想着有朝一日乘坐火箭飞船,在神秘的太空飞来飞去”的年轻人,没想到成了地球动力学的探索者。
冷伟的成长之路几乎是一帆风顺的。从小学到中学都是拔尖的高才生,2005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硕士毕业,五年后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得分校获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其后在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获荣誉博士后称号。
冷伟的第一项研究成果出自在美国读博士期间,那时,他是美籍华人教授钟时杰的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地幔热柱动力学及其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俯冲板块动力学、古大陆的漂移与地球深内部结构的演化和新一代数值模型在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他选择的第一个科研课题是“地球整体的能量演化”。很多次失败,很多次努力,每次在濒临放弃的边缘导师和妻子就鼓励他坚持下去,终于取得了成果并且发表了一篇很不错的论文,被权威的《地球物理研究期刊》率先发表,《Nature》、《Science》等一些顶尖杂志多次引用,为地球动力学研究做出了很有意义的贡献。
冷伟把成功归结于导师对自己的影响以及妻子对自己的支持,其中导师对科研的严谨态度是特别重要的一点。他自嘲说:“我原来有点小聪明,这一点能不能取个巧啊之类的,导师责备说这个事情绝对不可能这么做,应该更严谨,你要说服自己,然后才能试着去说服别人。通过适度取巧的方式,你可能可以去非常好的杂志上发表文章,但那不是纯粹的科研。钟时杰教授是这样严谨,我在国内读硕士时候的导师傅荣珊教授也是这种风格。我很幸运,碰上这两位导师,所以我也培养出了这种态度。对工作的认真严谨。”
正是由于这种严谨的态度,2008年以来,冷伟先后取得了十多项科研成果,成为地球动力学界的新一代佼佼者。不久前,他又有一项研究《大火成岩省形成》被包括Nature, Nature Geoscience,Geology,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等著名刊物广泛引用,并被Nature Geoscience作为研究亮点报道。
2012年,作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冷伟毅然回到祖国,应聘于他的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他说:“出国留学时我首先就想到学成回国,我一直就没想过要定居国外。出国签证的时候,签证官问我会不会回来,我告诉他我就是要回来的。我想为祖国腾飞出上一份力,虽然这个力量很小,如果能有一点贡献这对我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白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