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21日 星期五
对柴静美国产女的讨论可以深刻些
杨雪
图/CFP

    一直深受公众喜爱的央视著名调查记者柴静从美国产女归来,却没有得到作为一个新晋妈妈应得的祝福,取而代之的是网络上的一片口诛笔伐。

    也许是春节过后还没有恢复平常的新闻节奏,事件甚少,又恰逢名人公知异国产子这样的敏感话题,于是踢爆了公众神经,情绪倾泻而出,对于一个小女子凭借自己能力把孩子生在美国这样一件不算大的事,进行了声色俱厉的道德批判。相形之下,网络舆论对东莞事件的讨论,却呈现出僭越道德标准的宽容。

    作为一个记录真实、独立思考的央视记者,你所能看到的是她站在一线寻找真相,为民众代言,你所看不到也许是一期期尖锐而深刻的节目“胎死腹中”,甚至她本人被调离岗位。而她也只不过是一名良知尚存的记者,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她可以将对社会底层的同情关注以及她的理想与担当暴露于公众面前。说到底,她只是一名守望者,或因守望而失望,或因点燃希望而濒临绝望。她自己只能在撼不动的强硬面前选择适应,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不言乏力,不言放弃,但作为一个母亲,出于一种人类最无私最本真的爱,在能力范围内为孩子选择出生地,这是她的自由和权利,无可厚非。

    如果硬要说在体制内领取俸禄并享受名誉的人,去海外生子就是抛弃民族,就是背弃祖国,那么,那些整天活跃在网络空间里大放厥词抨击体制的“公知”们,也有不少是在体制内享受着福利保障,甚至名利双收吧?从这个逻辑上讲,这些人何尝不是坐收了既得利益还不买账的小人,公众又何以对其奉若神明、趋之若鹜?

    所以,对柴静美国产女这事的讨伐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实在不值得争论。不过,这种讨伐现象倒是抛出了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剖析一下公众舆论在不同的事件上何以表现出多重道德标准,又比如深究一下当下社会精英热衷于海外产子以及移民的原因。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