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17日 星期一
放开股比限制之争
本报记者 姜 靖
50∶50

    争论背景:2001年,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曾承诺不限制外方在汽车零部件、发动机合资生产企业的股比,但是要求汽车整车合资企业的外方股占股比不得超过50%。去年10月24日,在2013年世界汽车论坛上,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陈林便透露,商务部已经在研究国内汽车业放开50%∶50%的合资股比门槛。紧接着在2013年11月19号,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进一步指出,未来还将进一步放开钢铁、化工、汽车等一般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包括放宽外资在注册资本、股权比例、经营范围等方面的限制。“赞成”和“反对”的意见由此开始交锋——

    □反对者说

    放开股比限制:是灭顶之灾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召开发布会,明确表示不同意放开整车生产领域外资股比限制,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表示,如果放开股比限制,中国品牌汽车将会面临灭顶之灾。

    中汽协认为,目前不是正确时机,并指出如果放开外资股比,我国汽车产业的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外方完全可以利用其全球供应链优势,以价格策略将中国品牌扼杀于摇篮里。

    中汽协称,汽车产业发展是支撑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的重要载体,自主的汽车产业和依附于外国的汽车产业在此方面差别巨大,如果现在放弃发展的主导权,汽车产业就会沦为外国产品的加工厂。部分拉美国家陷入“中等发达陷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汽车等支柱产业被外国控制,使经济发展陷入停滞。

    中汽协表示,虽然目前我们对合资企业的控制还不占优势,但中方的贡献度与话语权正在不断增强,合资企业自我发展能力正在提升,如果此时放开股比限制,局面会急转直下,三十多年的努力将功亏一篑。

    “其实汽车业内很多要对外资关门,不能对外资这么大的开放,为什么要提这样的建议,就是希望能给中国品牌更多的空间,我们没有提出关门的建议,但是我们提出不要再把门开的再大了,维持现在的状况,利用这段时间,中国品牌自主能力要发展,要抓紧,要成长,关系变更这些重大决策中间我们有一半的权利,如果把这半权利再放弃掉,那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董扬说。“汽车行业的整车变成外资控股或者独资,完全可能出现比现在更恶劣的局面,就是比如说,低价倾销、切断供应链,不许给吉利供,不许给长城供,不许给比亚迪供,比如说高价收购品牌。”

    □支持者说

    放开股比限制:是强国之路

    在这场放开股比限制之争中,支持者也不乏少数。30多年经验表明,只有减少政府干预,并对外资深度开放,才能促进国内产业的充分竞争;只有充分竞争的国内产业才有国际竞争力。同理,只有放开汽车股比,才是中国的汽车强国之路。

    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高级研究员马宇表示,根据他20多年的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的所有问题都是因为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不够开放造成的。其中一个重大失误就是过去30年,在建立现代汽车工业的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始终是以生产为中心而不是以市场为中心,它们关心的就是产能、规划、审批,很少从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这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思维。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只有让市场配置资源,企业才能以消费者需求至上,汽车属于资本、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产业,产品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企业只有拿出最好的产品才能生存,这就决定了汽车是一个高度国际化(资源配置无国界)和充分竞争的行业。而政府的角色不是利用权力干预企业经营,而是通过制定严格的产品质量与服务、安全、环保等标准,保护消费者权益。

    在中国汽车大佬中,一直单打独斗的主力自主品牌——吉利、比亚迪、长城三大民营车企对放开股比表示欢迎,吉利董事长李书福直言:只有放开股比,才有可能营造一个外资、国有和民营车企公平竞争的环境,吉利从不惧怕与跨国车企正面竞争。合资股比完全可以放开,而且30年前就应该放开。李书福坚持认为,产业政策一味保护国内汽车工业,就像父母过度对孩子溺爱一样,不仅不会让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反而只会一味地削弱本土汽车工业的竞争力。

    对于50%的股比门槛,也并不是无人尝试创新,去年2月,从北汽传来消息,戴姆勒以6.25亿欧元收购北汽股份12%的股权;北汽增持北京奔驰至51%,同时,戴姆勒增持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到51%。当然,对这个股权变动,戴姆勒获得的股份不是白拿的,股权变动以后,戴姆勒将经过八代更新的奔驰E级车平台有关技术无偿提供给了北汽,有分析觉得这笔买卖还是值的,北汽股份总裁韩永贵说:“投入中低价位的前驱车,这个本身就是在开阔中国市场的一个重大的尝试。我想随着前驱车或者说小型车进入中国,特别是围绕中国来做的这些开发,大众化、批量化市场上会有好的表现。”

    ■编后:

    对于股比是否可改的争论还在激烈的进行,但是激辩之余我们应该看到,合资的中方仍然没有掌握轿车生产的核心零部件技术,决定一辆汽车能否上路安全行驶的电控和变速箱技术依然需要靠采购外资产品加以解决。反对者的逻辑,不无道理。但是如果真的开放外资股比限制,是不是就一定失去对整车合资企业的控制,还需要时间来检验。毕竟,中国汽车产业的布局已大体形成,超速增长已成过去,产能过剩的问题开始显现,这大大压缩了跨国车企另起炉灶的空间。因此,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实际上是告诉中国自主品牌,加快人才培养、提高技术含量才是未来的唯一出路。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