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13日 星期四
授人以渔
——国家林业局竹子研发中心援外小记
王建兰 胡利娟

    从第一期国际竹子培训班,当时仅有2名来自尼日利亚的学员,到如今已举办了66期,20年的时间里,共培训学员1886人,涉及国家100多个。

    作为首批承担国家援外培训单位之一的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以下简称竹子中心),自1993年始,以竹为纽带,开展国际林业科技培训,为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以及社会进步做出了显著贡献,并获得“中国援外奉献奖”。

    无心插“竹”竹成林

    20年前,为什么商务部会把援外培训任务交给竹子中心来承担呢?

    “这可说是偶然,亦必然。”

    作为竹子中心的主要筹备人员之一,现为竹子中心国际合作与技术开发处处长的丁兴萃研究员说,拥有竹培、竹产业方面的科技专家,再加上我国浙江省得天独厚的竹业基础,这两大优势使竹子中心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成为援外单位之一。

    “首次援外任务是为尼日利亚培训竹子方面技术人员,这是他们国家的农民强烈要求的。”原来,当时尼日利亚总统夫人到本国山区视察时,农民也不知从哪见识过中国的竹编工艺,迫切渴望能来学习竹编技术、发展竹编产业。

    而长于浙江、熟悉竹子,又与商务部有合作经验的丁兴萃就承担了这项培训任务。

    “这一结缘,就是20年呐。”丁兴萃回忆道,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来自尼日利亚妇联的两学员,都是女性,大学学历。“那时,既没有现成教材,也没有经验可鉴,讲什么呢?”

    “世界竹业看中国,中国竹业看浙江”。作为中国竹产业大省,浙江以仅占全国1/6的竹林面积,创出了全国1/3的竹业产值,如果把“浙江竹业发展模式”讲解给迫切要求发展本国竹业的尼日利亚学员,一定会有很大的示范作用和现实参考价值。

    “一想到这我就激动了,”丁兴萃乐呵呵道,就地取材,现场教学,把培训课堂搬到室外,让学员边看边学边感受,这效果无疑会是最好的。

    就这样,丁兴萃带着两学员奔赴浙江富阳、安吉等地,看竹子、认竹子、了解竹子,并去工厂学习了解竹工艺品和竹笋的生产过程,还让她们亲自动手编制竹产品……

    “原来竹子全身都是宝!” 当她们看到制作精美、质量上乘的竹家具时,都惊叹并表示,回国后一定加大宣传,让政府和民间都形成重视竹业、发展竹业的良好氛围。

    一个月的培训结束,也代表着第一期援外培训班的顺利完成并成功诞生。1996年,随着第二期的开班,竹子中心的自身发展也步入了正常轨道,后来就有了第三期、第四期……

    不可能变可能

    “在中国专家的努力下,过去卢旺达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卢旺达驻华大使弗朗索瓦如是说。

    卢旺达是传统农业国,由于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而利用其丰富的竹子资源发展竹业,对消除贫困、妇女就业、发展经济,意义重大。因此,2007年,卢旺达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提出竹业技术援助请求。

    为援助卢旺达的竹类种植和加工利用技术,2009年,竹子中心派出5人专家组,对当地竹子资源和市场进行深入调查,虽然,经常面临着缺水缺电、住处简陋、卫生条件差等诸多困难,但他们却圆满地连续举办了20期竹业培训班,培训人才584名,开发制作了100多种高、中、低档竹工艺样品。

    “以前,仅会以竹子做篱笆和简单竹编的卢旺达人,经过培训后,一个普通学员每天能编织竹篮2个,技术中等的能制作2个竹篓,较好的都可以生产出沙发、双人躺椅、书架、仿古餐桌等中高档竹家具,”专家组成员说,产品都供不应求,现已成为他们家庭重要的经济来源。

    同时,专家们还在埃坎亚姆河边为当地的3000人做现场技术指导和示范竹子种植,如今,两岸挺立的竹子郁郁葱葱,有效保护了河床水土。

    据了解,在中国专家指导下,卢旺达不仅建成了竹子机械化生产示范线,还运用中国竹子栽培技术使育苗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发展苗圃25个。

    乌干达是援外成功的又一典范,在竹子中心专家的建议和帮助下,除了建成牙签生产线,并生产出2种牙签产品,为当地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外,还帮助他们成功开发了安全火柴、竹凉席等,手把手地教会了当地学员竹笋食品加工技术。

    正如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所说,“在非洲,从来没有一个项目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开花结果,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中国的技术和管理非常适合非洲的发展。”

    要授人以渔

    “竹业援助是对外援助的好题材,好形式。”

    中国素有“竹子王国”之称,竹子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中的四大朝阳产业之一。尤其是竹资源培育和加工利用技术引领世界,在全球竹产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援外培训工作实现了培训语言从单语种到多语种,培训级别从普通班到部长级研修班,培训地点从境内到境外,培训方式从技术培训到经济技术合作的全方位发展。”竹子中心主任于辉说,目前,在我国主要竹产区的林场以及工厂,竹子中心建立了教学参观实习点40个。同时,还在卢旺达、乌干达以及阿根廷设立了一线培训教学点,形成了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林业、竹业企业家共150多人组成的教师队伍,采用中、英、法、西班牙4种语言教学,内容以竹业为主,涵盖木材加工与贸易、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领域。

    据统计,20年来,竹子中心援外培训的100多个国家1886名学员中,包括10多位部长和40多名司局级官员,以及专家学者600多名、技术人员880多名、企业家350多名。并与墨西哥、阿根廷、加纳、印度等30多个国家开展了竹业技术合作。

    “若不是限期限员,那数字将会突飞猛进的增长。”丁兴萃深有感触地说,竹业技术“短、平、快”,不仅能为当地提供丰富多样的林产品,还易支撑形成竹子种植、加工、产业、市场一条龙体系,非常适合发展中国家。

    如今,竹子中心的脚步并没有停歇,他们一直在路上: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外交;开展科技合作、培训人才。他们懂得: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