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24日 星期五
山东胶州回访:紧俏“土”货会员制“两限”销售

    ■新春走基层

    □ 本报记者 王建高 本报通讯员 任献文

    2012年1月10日,本报头版新春走基层栏目刊出《青岛:胶州“土”年货“金”销全国》,报道胶州的上好土货成为市场宠儿,时隔两年,面对鲜花市场冷清、挂历滞销严重的市场变化,这些年货又面临怎样的命运,请关注——

    刚把1600箱胶州大白菜装上发往北京的物流车,接着就给上海的客户装箱。1月16日,记者在青岛胶州市里岔镇薛家河基地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农民赵世国,一边接听订货电话,一边发货装车。“去年,我在里岔镇薛家河基地种了98亩胶州大白菜,目前已销售8000多箱,现在只剩下不到2000箱了。”60岁的赵世国笑呵呵地说。

    进入腊月门,接订货单、装物流车、等上门客……胶州市一大批农民因为土特产俏销成为大忙人。“黑猪肉比较紧俏,以会员制销售的,北京、上海的客户都得提前两天订购,并且每次不超过200公斤,大白菜每两棵限价60元,”陪同记者采访的胶州市委宣传部同志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的胶州大白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里岔黑猪肉,列入胶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相家粉条……成为春节市场的新宠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宝贝。

    胶州大白菜走俏全国,每年如此。胶州大白菜于2006年注册为青岛首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0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胶州大白菜协会制定了“生产基地认证制,产品质量追溯制”的管理模式,基地的6000亩胶州大白菜,走进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八大城市,并实行精装每箱2棵最高限价60元销售,菜农每亩纯收入2.4万元左右,成为节日市场新宠和菜农增收宝贝。

    山村粉条每年纯赚500万元,成为农民的摇钱树。1月15日,胶州市洋河镇大相家村的相波把200箱粉条装上济南客户的卡车后,在寒风中数着崭新的票子露出了笑容。相波说,“‘大相家’”牌粉条已列入胶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北京等地销量较大,曾被中央电视台满汉全席大赛时采用。粉条今年售价每斤15元,俺一冬纯赚五六万元不成问题。”相波介绍,大相家村地处丘陵地带,当地出产的红薯糖分大,是制作粉条的上好原料。该村生产粉条有200多年历史,村民除了和面、漏粉前两道工序实现半机械化,其他工序仍坚持纯手工制作,生产的粉条晶莹洁白,条股直硬,煮而不烂,滑润香甜,并于2008年注册 “大相家”品牌。目前,该村有100多户加工生产粉条,全村每年销售粉条40多万公斤,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村民增收近500万元。

    里岔黑猪肉每公斤120元,比两年前每公斤上涨20元,仍供不应求。胶州市科技局局长郝国新告诉记者,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胶州里岔黑猪肉因为生态养殖周期长、出栏数量有限,在胶州、即墨、黄岛、青岛、淄博、济南等地,一直采用会员制销售,每公斤售价120元。

    从元旦开始,专卖店销售量由以前每天2头增加到4头猪,而北京、上海的客户都得提前两天订购,并且每次不超过200公斤,这是里岔黑猪出栏数量决定的。青岛里岔黑猪繁育基地负责人赵波介绍,里岔黑猪迄今有4000多年历史,其胸、腰椎数比一般地方猪种多1到2对,具有适应性强、繁殖率高、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等特点,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猪种资源保护品种。青岛里岔黑猪繁育基地采用生态养殖方法,让猪自然交配,天然生长,只喂麸皮、玉米、豆饼、骨粉、青饲料、盐6种天然饲料,每头猪生长期达到12—15个月,出栏猪重120—150公斤,切实保证了猪肉的质量和品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