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21日 星期二
126道个性化“专属”考题能否正学风?

    文·徐大发

    ■教育时评

    126名学生126道试题。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管理学院刘一书老师为2011级人力资源专业的126名学生各出了一道“专属”考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热点话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彻底杜绝了学生作弊的可能性。(1月19日《武汉晚报》)

    很敬佩刘老师的敬业精神,为120多名考生出120多道考题,其花费的时间精力真够大的,其辛苦之状不难想象。考风决定学风,这样的考试无疑会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可算是一种很好的考试改革尝试。然而,这样的考试好是好,但恐怕很难复制。一来出卷者的工作量很大,倘若是一千名学生岂不要出一千份不同的卷纸。二来试题的标准与难易程度也不好掌握,如果考生一多,试题质量只怕也会有问题。毕竟同一内容考点,要分化出上百种问法,只怕不是雷同就是太流于随意化平庸化。

    不知2011级人力资源专业的这次考试是当场的闭卷考试还是课外时间的自由完成性考试。倘若是前者,要防止学生作弊只要监考从严就行。倘若是后者,学生还是可以找“度娘”或咨询其他高手解决,甚至干脆请“枪手”代劳。这样一来,要杜绝学生作弊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其实,只要学生能够独立动脑完成试题,学生找下“度娘”也未尝不可。网络查找资料也是一种查询资料学习调研的途径,只要答卷有学生的独创性思考,符合要求也应该算合格。这就要考改卷老师的阅历和功底了,比如老师可以发现学生的“答题”明显有哪些抄袭雷同,就可以直接判定得分的高低。

    近年来,一些高校学术不端现象比较严重。这除了与考风不正外,也还与教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有关系。一些教授上课只是习惯于放一下课件PPT,等于说只是把教科书内容简单过一遍,至于学生是否消化提高了就不管不顾了。许多大学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到个人发表论文成果去了。再就是学生学风差,整天翘课,或谈恋爱或忙于社会“实践”活动,考试就临时抱佛脚或作弊过关,几年下来许多课本甚至没有翻动过。因此,单凭一个学生个性化考试恐难端正学风,还要多方面去探索教、学、批、辅、考的模式。

    窃以为,为防作弊师生扮演“警察与小偷”的角色倒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出一次试题。老师可圈定范围,学生独立出卷,然后把这些试题收上来交叉发放给学生考,甚至是老师一起参考。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出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学习、复习、整合的过程。而且学生互考,师生统考,既让学生过了一把“老师瘾”,又体现了师生教学相长原则,何乐而不为?

    学生个性化考题只是端正学生学风考风的一种有益的尝试,也只是一次变革探索的起点。高校要真正甩掉学术不端的“帽子”还有许多文章要做。

京ICP备06005116